Day49:读鲁迅《故乡》所思

2022-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简_丹生活

      鲁迅先生的《故乡》是一篇经典的小说,文章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为主线,穿插对儿时故乡的回忆,通过刻画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表现“我”对故乡的过去和现实的感知变化,反映出人与人的关系、情感会随着各自成长的经历不同而变化。

    在文中,“我”和少年闰土之间天真的、纯洁的、纯粹的关系是平等的、自由的,但二十多年后的“我”和中年闰土之间却有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这变化的原因是复杂的、多重的,其中社会的压力使人与人之间出现等级观念是主要原因,个人出身的不平等也加剧了“厚障壁”的形成。之所以少年时代的“我”和闰土能无话不谈,那是因为儿童视角下的世界没有生活压力。但随着各自的成年,“我”和闰土都要扛起自己的责任。

中年闰土的困苦不只是他自身的隐忍和固有的传统观念束缚所致,还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闰土不能走出农村家庭的背景,与他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给他的影响有很大关系。他的父亲是个农民,能制竹器,但即便如何聪明能干,受社会制度的不平等约束,所劳和所获不能平等,所以还要在周家做“忙月”来维持生活。

    而“我”之所以能把全家牵到城里,一方面是“我”的劳动所得,另一方面也是“我”受到的各种优质教育带来的副产品。而这样的优质教育是闰土可望不可及的。

      联系当下,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教育平等让越来越多的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只要你能发愤学习(不只是书本知识,还有生活技能和人际交往等等),努力改造自己、塑造自我,未来一定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