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选首页投稿社会热点

不是想“躺平”,是卷得不值,你我只是在找一个让自己不崩溃的活法

2025-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悦读职场

“躺平”和“内卷”是当代社会中人们备受关注的两个社会现象,它们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工作压力和生活困境时的不同应对方式。很多人一边喊着“躺平”,一边又起来偷偷“内卷”,现代人的生存真相简直不要太扎心。

一、什么是“躺平”?什么又是“内卷”呢?

“躺平”:是指一种消极应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典型的状况就是个体从某个节点开始突然选择放弃努力,不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与进步,转而追求一种低欲望、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现在国内有很多这样的人,这群人的工作、生活方式与如今日本年轻人对工作、生活的追求颇为相似。

“内卷”:指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个体不断加大投入以维持现有地位或取得微小的进步,却导致整体效率下降和资源浪费的一种现象。比如,有人曾分享过在印尼某酒店大堂经理还在用手写的欢迎词与祝福语,其实如今的酒店细致周到的服务也许更重要,关于那个小小的卡片,笔者觉得只要有问候词即可,手写与机器打印对比之下客户的产品体验价值并无多大差异,反而浪费了酒店工作人员的宝贵时间在这种小事上,而没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对于酒店和客户来说都是一种商业损失。这便是一种无效“内卷”。因此,任何未带来额外价值、未让产品本身增值的那种多余工作,都可看作是陷入了某种“内卷”模式。

二、“躺平”与“内卷”的结果溯源。

根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天夫教授的观点,“躺平”和“内卷”的根源在于社会变迁带来的情绪焦虑。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激烈竞争,让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倍感压力与不确定性,对内对外都失去了“掌控感”。一部分人选择通过持续努力、加剧竞争(即“内卷”)来应对生活工作压力,另一部分人则选择放弃竞争,反而追求一种更为轻松的生活方式(即“躺平”)。就算对于同一件事,每个人基于自身的各种具体情况及自身当时的认知判断做出的不同应对方式也会不同。

三、不管是“躺平”还是“内卷”其实背后都是一种自我心理补偿机制。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内卷”和“躺平”均可被视为个体应对失败与压力时的两种不同的心理补偿机制。例如,当个体在某一领域感到挫败或压力时,可能会通过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来获得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何有些人在工作压力过大时,会选择在休闲、娱乐等方面寻求自我满足,进而形成“躺平”行为。然而,人的每一种行动其实都是基于某种情绪的产物,按照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的观点,我们的大脑本身就很懒惰,当面对某事时,首先会基于原有直觉、认知调动系统一,也可以说基于感性大脑的多巴胺总是在我们做行动选择时优先于启动,基于理性大脑多巴胺则稍微要滞后。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在调用系统一(感性大脑)和系统二(理性大脑)时会主动偷懒,所以就有很多人,既然卷都卷不动,那还不如干脆来“躺平”。

四、“内卷”和“躺平”这两种现象会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一直存在广泛争议。

“内卷”会导致个体与社会资源浪费,过度竞争则往往会使人身心俱疲、社会整体效率下降,长期处于“内卷”状态的人群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还可能面临威胁。

“躺平”则反映出人们对社会竞争和压力的一种消极应对方式,“躺平”虽然能减轻个体压力,但也可能导致社会整体活力下降,个体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的窘境。

五、如何看待这一对矛盾,关键在于在“躺平”与“内卷”之间找到某种平衡。

“躺平”和“内卷”的争议,核心在于如何找到平衡点,让个体既能减轻压力,又能保持一定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有专家指出,在现代社会,处于二者平衡状态的那种有着中间生活方式的人群如今变得极其罕见。人们似乎已经很难再过上那种张弛有度的舒心生活,那天看了一个视频,朝鲜人民的生活真是让人羡慕,从上幼儿园到上大学都是免费,国家除了不分配男女朋友,其他基本都包分配,朝鲜人脸上明显都写着“幸福”二字。全国人民似乎都有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你看看我们,有多少人脸上写着的是“迷茫”?人类文明发展对于人来说给我们带来工作、生活便利的同时当然也会形成某种桎梏。也许表现在每个人身上更是一种生存的枷锁。可是,如果让你现在去朝鲜生活,你愿意吗?

因此,如何在“躺平”和“内卷”之间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点,既是这个时代给每个个体出的人生考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人生课题,更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综上,“躺平”和“内卷”是现代社会中两种极端的处事方式,反映了人们面对压力与竞争时的不同选择。理解二者的根源与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人生挑战,从而让我们找到更健康、更有意义且平衡的工作、生活方式。(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公众号:职等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