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是智商无法弥补的硬伤
我们经常会不经意的听到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或者在书中看到过,或者常常听长者教唆过,总之这句话是众多人生格言中曝光率最高的一个。当自己年少无知,涉世未深的时候,并不以为然,不知所言何物,随着年纪的增长,才慢慢体悟到其中的奥妙。
原来,见识,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基础。
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这是多么振聋发聩的质问,那个文质彬彬,一肚子墨水的江河老师纵有千言万语,此时却哑口无言。在世界上生存的形形色色的人,由于见识的不同,会导致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就像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在他的眼中,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样子,思维的边界永远大不过眼界,长此以往,眼界就会越来越狭窄,思维也越来越局限,陷入循环往复的枷锁中,广阔天地也只能视而不见。
知道世界有什么,才知道自己要什么。
有一个调查显示,重点大学中城市学生的比重远远大于农村学生。这里面当然有教育水平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眼界远远大于农村,尤其是以前城市化水平更低的时候,这种差距更加明显,他们看到过穿梭于城市中各种各样的人群,各种各样的职业,各种各样的阶层,并且深谙社会中生存发展的规则,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走什么样的路。而农村阶层、职业、人群相对单一并且固化,很难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因此会严重缺乏对教育的重视,导致升学率低下。
见识更大的作用,是难以用智商来衡量的。
王国维是民国有名的国学大师,文物界泰斗,作为老师,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学生,其中一位最特别的,就是溥仪。两人亦师亦友,一次王国维把精心收藏的文物拿给溥仪看,本想能在溥仪面前获得一些赞美,没想到溥仪看了看说:虽然我不能说明理由,但你的宝贝全是假的,因为以前在宫里见过真的!这就是见识的差距。虽然大师满腹经纶,但因为没有溥仪的眼界,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推测和可能,并无确认。
那么,如何增长见识?
读万卷书。读书是最廉价的高贵,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行万里路,就先从读万卷书开始。没有足够的阅历,书可以给你;没有充足的知识,书可以给你;没有到过的远方,书也可以给你。读书是终生的事业,并不是学校的专属,当你迷茫时、困惑时、悲伤时,不论何时,精神的良药随时能让人慰藉。
行万里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沙漠戈壁、草原蓝天、崇山峻岭、碧波荡漾,无处不风景,无处不收获。一列绿皮车,能踏遍大半个中国。一辆自行车,也能看遍整个城市。收获了健康的体魄,同时灵魂深处也被慢慢滋养,从此性格变得坚韧,变得包容接纳,变得泰然自若,闭上眼睛,世间万物就在心中。
阅人无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自动将群体分化成不同的圈子。敞开心扉吧,去认识不同的朋友,他们可能是同学、老师、同事,也可能是客户、领导、驴友,无论是谁,真诚的互动一定会有收获。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博士不一定懂装修,一个教授不一定懂开车,一个老板不一定会ppt,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价值,只要你独具慧眼。
见识,真的是智商无法弥补的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