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外的“我”
七月和八月,对我而言,充满了自我否定和怀疑。
这么说也不完全恰当,但找不到更适当的词形容当下的状态,可能悠长假期对于我来说就不应该存在。在忙碌充实的日子里挤出时间来写作读书旅行时,有种潜伏深海久了探出海面深呼吸的轻松,反而能有大把独处的时间时,这种与世隔绝的不入世的冷清遗毒太大,导致我假期独自去商场购物和晚上在小区公园里散步时,都有一种和世界相隔一层玻璃膜的距离感。
假期快结束的时候看了《局外人》,五万字的篇幅零零碎碎一晚闲暇时间就读完了,从开篇第一段到结尾谈小说的社会现实内涵和人性内涵,我自觉阅历不足读得尚浅,但也能感受到,一个局外人在现实社会的格格不入。
对母亲的死亡表现的冷漠,在法庭上成了证明主角无可救药的直接证明,所有法官记者律师和陪审团都认定这个在母亲丧礼当日还抽烟喝牛奶一滴眼泪都不掉的人罪无可赦,可这种冷漠真的能判定一个人有罪么?
最近在网上议论的沸沸扬扬的昆山自卫致死案,案情包括案发当事人的身家背景都被“热心”网友挖了个一干二净,连带着多角度的视频监控在内,全方位向社会公众展示了,从这大千世界一隅里所能看到的人性。租来的宝马,宝马里掏出的长刀,主动挥砍的动作,曾经举报毒枭的见义勇为称号,这是主人公A;骑着电动车,被动的承受后捡起A脱手的凶器,自卫反击最终致A失血过多死亡,拿起A的手机怕他打电话叫更多人报复,这是主人公B。一个足够典型的案例,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一件事,看客无法再像“局外人”一样冷眼旁观,见义勇为过的人一定就是好人么?如果被追砍的人就是我们的亲人朋友呢?我们还能冷漠下去么?检察院最终在提前介入后决定不予起诉,法律与情理最终达成了一致。
确实很多时候,看着身边擦肩而过的人经历的形形色色的事,包括看到网上一些抨击,会有种置身事外的感觉。本质和平主义爱好者只希望家人朋友都开开心心,日子顺顺利利,向前一步步走罢了,但其实这也是一种冷漠吧,我很难在一些旁人义愤填膺的时候产生同理心,反而是看到原本幸福美好的前景破碎时总有停不下的难过。假期和老妈一起看了日剧《非自然死亡》和《紧急取调室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微妙又神奇,伤害的理由千千万,牵手的瞬间却只有喜欢。
漫长的对于“自我”的否定和怀疑,怕让喜欢我的人失望,都比不上接下来走的每一步吧,再也不要做置身事外的那个人了,生活还是要体验,人生“重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