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恨:愿我们不再做自我设限的人生囚徒
红尘阡陌中,爱与恨就是纵横交错的人生方格,这种犬牙交错情感的锁定着我们每一个人昨天、今天、明天,让人欲罢不能,又无法摆脱。
这当中,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情感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到底会发生什么样变化,是我们不能左右的,也不愿去左右的,于是我们就只能在爱与恨当中沉沦和迷失。
这是人生的可悲之处,这又是生命的幸运之地。因为,于生命而言,只要爱过恨过就不枉来这世上走过一遭。
1、爱与恨,是生命的一种自我表达
人总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当中,或者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关系的综合体。父母、兄弟、姐妹……,亲人之间的关系是生命本身带给我们的;同事、朋友、爱人……,各种社会关系是生长的过程中我们遇见和自己创造的。
但生命当中,那些一擦而过的人们,就像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不着一丝痕迹,只有那些让我们爱过恨过的人们,才会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有越来越重的分量。
人们常常形容夫妻之间的关系为“冤家”,孩子是父母的“讨债鬼”,这里面既有这种关系处理的复杂难缠,又有当中的爱恨交加,还有其中的些许无奈。
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每一种爱是一种付出,每一种恨也是一种付出。有时我们不得不爱,是因为我们无法去恨,有时我们不得不恨,是因为我们无法再爱。
走在爱恨交织的生命旅途当中,爱与恨都是生命的一种表达,也是我们不得不承受的生命馈赠。
2、爱与恨,是生活的一种自我理由
从相亲相爱到相恨相杀,这过程或许极其复杂,就像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男女从当初相爱到终身相守,或者从选择相守到最终分手一样复杂。
在这过程当中,发生变化的不仅是我们彼此对这段关系的认识,还有各自选择爱与恨的理由。
相爱时,我们看对方什么都是好的,因为你想要发掘的都是想在一起的理由;相守时,我们怎么看对方都不顺眼,也是因为想寻找继续爱下去的理由。
为爱相守,我们需要的是彼此的美好;为相守而爱,我们需要是彼此的认同。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很多人相爱时说的都是对方怎么怎么的好,是一爱就无不是,而分手时说的都是对方怎么的坏,是一恨就无是不。
但到底是当初是你相爱时他就是这个样子呢?还是后来变成这个样子?却是我们需要廓清的迷雾,看清的真相。
与朋友相交也一样,那些一直陪着我们走下去的朋友,我们想起他(她)时,总是那么令人舒服和美好,而那些与我们反目成仇的朋友,我们什么时候想起,都有一股想杀他(她)的冲动。
生活就是这样,对需要包容或不得包容的人我们会找到各种各样可以原谅他(她)的理由,而对我们不需要包容或者可以恨的人,我们也一定能找到“恨死他(她)”,甚至“杀死他(她)”的原因。
生命当中,很多人我们不是不爱,是不会爱;很多人不是不恨,是无法恨。给爱一个理由,是我们需要爱;给恨一个理由,是我们必须恨。
你选择爱你就会有爱的理由;你选择恨也会有恨的原因。在爱中你会越来越爱,越来越会爱;在恨中你只会越来越恨,越来越会恨。因为爱与恨的阡陌早也把我们困死的爱与恨当中。
3、爱与恨,是生存的一种自我选择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种理论叫自我认知失调理论,它是指当我们内在认识与外在的行为不一致时,我们往往会用内在的认识去迁就外在的行为,以减少这种失调给我们心理带来的不适感。
这就是为什么在爱中我们找到的都是爱的理由,在恨中我们碰到的都是恨的问题的原因所在。
生命当中,我们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于亲人而言,我们无法摆脱,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即使爱恨交加,我们却不得不爱,所以亲情是人世间最有安全感的一种的感情;于爱人而言,我们从没有关系到千丝万缕,没有强烈的爱,就无法走到一起,要想走下去,就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爱,所以爱情是人世间最沉重的一种感情,爱过一回就是死过一回,爱有多深就恨有多深。
于友情而言,合则合,不合则散,所以友情是人世间最轻松惬意的一种感情。其实如果哪一天当友情成为你们彼此的一种负担时,你所需考虑的不是应该怎么维持它,而是应该考虑怎么离开它。
生命当中每一种感情的形成都是我们生命的一种表达,也是我们生命的一种理由。第一次爱的理由或许是他(她)给予的,第一次恨的理由往往却是你们相互造成的。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不是你爱他(她)有多深,而是你想爱他(她)有多深;有一种恨并不是你多有恨他(她)有多深,而是你恨了,就想一直恨下去。
因此,在相爱时我们遇见的都是爱;在相恨的时,碰到就只会的恨。我们常常说,态度决定的行为,只是我们常常忘了,行为也能改变态度。
你选择一个什么的行为,就会决定你会以怎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个生你养你的世界,陪你爱你的亲人、朋友、同事。
朋友,如果你在爱中,就不要改变自己,让自己一直爱下去吧;如果你在恨中,你试着改变一下自己,或许你就没那么恨了,甚至还可以发现重新爱的理由。
因为生命如此短暂,世界如此美好,我们与其在恨中耗费生命,不如在爱中学会享受生活。
愿我们遇见的都是爱,不再做自我设限的人生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