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如狗
在这座在城市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他们存在这里的理由有两个字:打工。没错,我们从中年向成年人过渡的心理变化是如何更冷静的接受现状从而改变现状,工作是为了生活更好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个年龄为理想奔忙,为事业拼命,为父母欢心,为孤独少留一点空隙。
这一天我打电话回家,是我妈接的,无数次接打电话,来来回回总是那几句,在外面过得好不好,开不开心,有没有按时吃饭,别舍不得花钱,对自己好一点,好像这几句的关键词是我们俩通话内容的直接纽带。啰嗦完这些我想诉诉对老妈的想念之情,老妈的一句话横亘在我的想念之情上,她说:“好了,没什么事就挂了吧,别耽误我看电视。”我无奈的挂掉电话看看手机上的时间,的确,这个点,电视节目就要开始了。
但是你以为老爹老妈在家乡的生活丰富多彩就大错特错了。有些貌似和谐的假象只是因为他们太善于伪装。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很少有时间回家,即使回家了那丁点的时间也不比高三生少多少,更何况,现在这种大趋势的流行下,手机就好像第二个祖宗,手机在手,因此它的存在占据了大量的父母想与我们亲近的时间,怪不得,从智能机出现的那天起,父母就围绕手机对我们施以近乎“连环索命的唠叨”。现在想想他们费过的那些口舌。
有一次,我一个朋友回家一周后回来上班,他的情况和上述的差不多,父母在家乡,他一个人在这个无依无靠的大城市里闯生活。那天他高兴的对我说,“殊胜,你知道吗,哥们这次回家办了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难不成你给你爹妈添了个孙子了?”
“和添孙子差不多,但是有点区别。”
“什么区别?”
“我给他们买了条狗。”
“这个···也挺好的吧!”我貌似有点理解他了。
“你为什么想起给他们买狗了?”
我没有回答,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我的那个工作比较忙,平时还老加班。有一天加完班回家已经将近十点了,到家后什么都不想,累得像条死狗一样躺在床上,这时我爸来电话了,问我是不是特别忙,有没有吃饭,嘘寒问暖的关心,说他们一切都好,就是有点想我了。可是听到这,我就直接把手机给挂了。”
“为什么?”
“我是个老爷们,不能让他们知道我哭了,于是我想,是不是我不在家,他们太孤单了!”
“于是你就突发奇想,给他们买了条狗?”
“对!”
“你认为狗能替代人的陪伴吗?”
“不能,人不如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