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猫效应
2020-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April的四月
上周一去闺蜜家做客,分月饼的时候孩子们拿着月饼玩叠高高。Ken打翻了月饼被他的妈妈批评,气头上冲着大胡子先森大喊大叫,说你再这样就再也不要来我家玩。这样喊了几次,大胡子先森有些不知所措,坐在地上穿鞋时,又一次被情绪流弹击中,见他有些僵住。
我带着他离开。小家伙的情绪有些低落,出门的一路都一反常态地没有吭声。显然他并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只是面对毫无准备的情绪爆发,不知如何反应。见他“冻”住的样子,我想试着和他一起让“冻”住的情绪流动起来,以免不明不白的自责或挫败滞留在内心。
于是我试图解释那并不是他的错:“刚刚KK哥哥被妈妈批评了,心里不高兴。正好你在旁边,他就把这个不高兴丢给了你,否则他会被堵的很难受。并不是你做错了什么,只是你比较倒霉”。
似乎是被“倒霉”这词激到,他突然很生气,语气狠狠地说:“没有丢给我!是丢给你了!”
这下我明白了,心理学的踢猫效应在这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链条:大胡子先森是Ken的那只猫,而我成了大胡子先森的猫。只是对于ken来说,大胡子先森是真实的弱小。而对大胡子先森说,“弱”是一种基本的安全感。
虽然我心里并不太情愿当那只猫,有时也会冒出“凭什么呀”的委屈,但那一刻充当容器的觉悟还是占了上风,于是淡淡地说,“哦~你现在想要把这不高兴丢给我了。”
他听了噗嗤一笑,问:“那么你要丢给谁呢?”
我故作为难的说:“我只能留在自己这里了呀~不管丢给谁,那人又没做错什么事,那样对他不公平。”
什么?就这么结束了?
我原本有些得意自己的一语双关,言下之意,一、kk哥哥这样对你发脾气并不公平,你不必在意。二、你冲着我来也不公平,看我示范更好的方法。
但眼见他的“愤怒“高开低走,流动如此之快。谁给谁做示范还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