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框架

读书笔记《老师,只要掌握这7点,你也能出书!(特级教师任勇的写书

2017-05-21  本文已影响24人  晚起画蛾眉

著书编书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虽说中小学教师著书编书的逐渐多了起来,但与教师队伍的总人数相比,还是“凤毛麟角”。

我曾经在学校大会上说过这样的话:

“咱们的教师到退休了,还没有一本自己写的著作,是一大遗憾。”

有同事批评我,说我要求太高,后来我就引用他人的话:

“人生的最大遗憾,莫过于始终没能利用自身潜能和特长去创造本可以出现的奇迹。”我所说的“奇迹”中,包含了写一本属于自己的著作。

怎样着手写一本书?简单地说,就是把握“七性”。

准备阶段

框架性、计划性、理论性、实践性

1、框架性:构思一个框架

准备写一本书,就要先构思一个框架。

如果是偏于学术的或关于某个专题的,可以按层次理出章节;

如果是教师培训用书,可以按培训要求理出章节;

如果是学生用书,可以按给学生讲座的思路理出章节。

2、计划性:列一个计划

构思完框架,你就要列出一个写作计划。

先把可用于写作的时间理出来,比如晚上备完课后的富余时间、双休日、小长假、长假、寒暑假。

当然还要扣除必要的家务时间、教师培训时间、家访时间、学校活动时间、走亲访友应酬等时间。

之后对照自己的写作框架,充分考虑资料收集、数据整理、成果分析、问题探究等耗时,列出一个写作时间表。

列出的时间表要适当“宽松”,因为总有一些事会影响写作,比如公务出差、家庭琐事、病痛困扰、朋友来访、“稿约插队”等。

当然,在具体写作时,应“紧锣密鼓”地往前赶,能够提前完成计划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事。

如果与出版社签了合同,就要按合同上的交稿日期列一个计划,按“倒计时”进行写作,一般要留下一个月的提前期,万一“写作受阻”,也好有“补救之时”。别忘了,书稿交给出版社时,还经常要有前言(或序言)、后记(或跋)、书稿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照片等,提交这些材料也并非轻松之事。

3、理论性:理论上的分析

写一本书是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的,而理论性往往是中小学教师的“短板”,怎样补上这个“短板”呢?

一是学习。

可以以你的书稿内容为中心展开学习和研究,时间较多就研究得深一点,时间太紧就采取“拿来主义”获取“学术快餐”。

二是文献综述。

就是去查阅与你书稿有关的报刊书籍,从某种角度看,文献综述要占去写作过程三分之一的时间,你如果平时已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则另当别论了。

三是请教专家。

你可以带着所遇到的理论难题去请教有关专家。教育专家大多是乐于助人的,你可以当面请教,这样可以互动,也可以发邮件请教,这样便于专家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你所提的问题,也解“约见不易”之难。

请教专家,宜多请教几位,再把各位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吸收,最后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4、实践性:实践的进行

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往往要进行实验和实践,实验必定是在实践中进行的,而实践未必都有实验。

就一本书而言,有的书整本都是写实验成果的,有的书是某几章节写实验成果的。

如《走向未来的学校——中小学校教育模式探讨》就是整本研究他们所进行的“中小学九年学制教育实验”的。

又如我写的《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研究与实践》一书,只是在第一章的第8节“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实验”中写了我进行的一项实验。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更多的是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这就是“行动研究”。

写书,就要把我们是如何针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实践的,按类型展开论述,或按层次推进描写,或以理论篇、实践篇、案例篇的模式来撰写。

写作进行中

层次性、统一性、艺术性

5、层次性:按层次逐步展开

每一本书的写作都要按一定的层次展开来写,一般说来是按序号从高层往低层写,也有按章序或从高往低写或从低往高写。

6、统一性:以统一格式成书

一本书的写作,是很讲究统一性的。

大而言之,全书的写作风格宜统一,或偏于理性分析,或偏于诗性书写。一般来说,偏于理论或实验的,宜理性分析;偏于实践或案例的,宜诗性书写。

中而言之,全书的章节、体例宜统一,每章节的跨度不宜太大,最好有些关联,每章的各节也不宜差太多,每章是否要有导语等都要统一。

小而言之,就连章的字体字号、节的字体字号、正文的字体字号等都要统一,全书图形的编号、空格问题、行间距问题、引文问题等也要统一。

一般说来,出版社会给出具体的规定,我们就要严格按出版社的规定去做,不明之处,及时与出版社沟通,或先写一样章让编辑把关,待编辑修改退回后,再“依瓢画葫芦”统一有关格式。

你交上一份“齐、清、定”的稿件,对书的出版是有益处的。

7、艺术性:写出你的文采

书是写给读者看的,最低要求就是要有“可读性”,让大家读得懂。稍高一点的要求,就是要有文采。

要想写出文采,就要在平时下些功夫,练就写作技能。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范文澜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说的都是写作上的“勤学苦练”。

贾岛说:“一日不做诗,心源如废井。”经常写作或者经常写反思,必能练出笔头功夫。只有勤于笔耕,善于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左右逢源,写出文采。

作为教师,除了精通本学科知识外,还应多读书多吸取。

在一次教研活动上,学校挂出一副对联:“骨干在磨炼反思中成长,名师从课堂教学中走来。

”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认为还应加个横批:“还要读书。”在张教授看来,中小学教师书还读得不够,骨干教师、名师更要读书。教学如此,写作亦然。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语重心长地说:“如果说我的语文教学有了一个新的飞跃,那就是我认识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应归功于爬格子。”老师们,向于老师学习,做个规划,拿起笔来,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