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思维》读书小感(四)
昨天分享了李子旸老师的读书态“三要”之第二“要”:要带着问题读书,今天来分享第三“要”。
读书“三要”之第三“要”:读书要与人讨论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一个笑话非常好笑,就忍不住把这个笑话和周围的好朋友分享,周围的朋友也被逗得前仰后合。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了他人,会让自己更快乐。于是,不断地找人讲这个笑话。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你都不会忘记这个笑话,尽管你觉得它已经没那么好笑了。
那么讲笑话和读书有什么联系呢?为什么你想把笑话分享给别人呢?因为你笑了,你理解了笑话的笑点。读书其实也一样,如果你读完一本书以后,可以用自己的话把书里的故事情节,理论观点讲给别人听,而且别人也能听懂,那么这本书你真的就读懂了。这就是李子旸老师提出的读书第三“要”:读书要与人讨论。
「自己听懂看懂,和讲出来让别人懂,这中间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哪。」所谓你自己听懂或看懂,只是在自己大脑中形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大概明白作者在说什么。用李笑来老师的话说,还没有形成「勾回」。此时,如果你尝试着给别人讲,会发现,讲着讲着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这说明你的理解并不是「连续」的,而是离散的。仅仅是感受到共鸣和触动的地方印象最深,但至于「为什么」和「怎么了」你并不是很清楚。所以讲着讲着,含含糊糊,最后说不下去了,断档了。
如果有机会,可以把你读过的书向你的朋友们宣讲一番,看能不能让他们听懂。试着用你自己的语言说服对方,就像你看书时作者说服你一样。第一次讲不出来、讲不好没关系,回去把书再看几遍,带着问题去读书。我相信,几次之后,你就可以做到了。如果实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或者羞于表达,那也可以像我一样,像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一样,把自己读书的感想写出来,并且尽量公开发表。而后,慢慢尝试与他人讨论,相信你定会有收获。这也是一种用「输出」倒逼「输入」的办法吧,毕竟我们推崇「在平坦的路面上曲折前行」。
写到这儿,思维稍微发散一下。回想起在学校的那些“小气”的学霸,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上学时有不懂的知识点或者习题,老师恰巧不在,就去问班级里的学霸。结果学霸一句话就给撅回来了:“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真笨!” 于是,你再也不去问他题了,他也不用担心别人会得比他多考得比他好了。给别人讲,并且讲明白了,让对方听懂了,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自己。讲得次数越多,对这个知识点越熟练,掌握得越牢固。
有机会把读过的书对别人讲一番,是读书的好方法,可以迫使你透彻全面地理解。当然,这种讲不是课堂上老师对学生那种单方面宣讲,而是面对面的对话,或者说讨论。如果对话者的水平比较高,讨论深入,效果就更好。
题外话
说到学霸,不由得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一次月考,出来以后感觉不错,和一位学霸对题。学霸一脸「愁容」:好几个题都不会,估计都错了吧。成绩出来以后,学霸145,只错了一个选择题。笑哭。你在上学时碰没碰到过这样过度谦虚的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