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小重山》 (南宋)岳飞
感觉每天写什么,取决于耳机里在听什么歌。今晚是古琴曲的专场,说起古琴曲,第一反应想到的大概就是《高山》《流水》,继而想到俞伯牙与钟子期。联想发散能力也不止是这方面罢了。
总爱听古琴曲,也就时常心血来潮,曾经兴起学了几个月的古琴,其实算来总的时间可能不超过一周吧,当时可能是入了个门,现在已经是连门都进不去了,琴也在家里吃灰,总是想着靠冲动再在网上买一张得了,但是又惶恐与无法验货和买到以次充好的,也就作罢,因为种种原因也一直没有将家里的寄过来,只是得闲或者有空拨弄两下买来没多久的尤克里里,以慰想重新学古琴之心。其实这心也没多强烈,只是在听的时候,兴致上头,在上手拨弦时又退却的飞快。
年少时,与朋友相交,但是仅有一两个能让自己说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句话,可不知道为什么,随着时间流逝,最早同我讲这话的人,已经在人海中走的很远了,只剩下生日或者过年之际偶尔的问候,或许我们都还彼此记得,但是却不会再通书信,再共悲喜了。成年了之后,好像逐渐开始明白生活的苦涩,也看到这生活从不对人徇私,各自有各自的苦与乐,同行相伴也是逐渐被空间隔断,工作更是把人的时间安排的明明白白,仅剩的休息也只够片刻喘息,周而复始在路上,或者只是重复过着很多天。
在失去天然便利的校园环境之后,我们好像真的很难再见一面,步入社会之前还不觉得,至少有寒暑假,还有相见的可能,大片的时间重合,就算一年一聚,也总能抽出时间,如果真的想见面。但是后来的时间,都变得碎片化,路途也十分遥远,少年天真,认为通讯交通便捷,人与人怎么可能相互走散,只是真的面对的时候,也才终于认识到这些事情都有统一的名字,我们把它叫做现实。
现实,既是名词也是形容词,让人无力面对,无力抵抗,也无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