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电影简书电影

妖猫传丨我们在谈论妖猫传时,我们谈论的究竟是什么

2018-01-22  本文已影响493人  小赵先生的剑

你因应你的处境,做你该做的事。我因应我的处境,做我该做的事。至死方休。 | 妖猫传



在看《妖猫传》上映之前,很多人都跳了出来,从陈凯歌对于《妖猫传》的阐释到《妖猫传》的片名逐一进行评论,更有甚者说其中充斥着对于女性的消费,各种露胸露大白腿。而这番争论到我看完之后,他们还是在喋喋不休,我不明白其为啥要这样做,但其背后的唱衰意味却十分明显。

当《妖猫传》上映到今日,大家谈论的又是什么呢,票房预测、剧情梳理、感性或理性的分析与推荐(对于原著的改编、对于推理的阐释、对于爱的呈现、架空历史的题材)等等等等。

而这些谈论也好,讨论也罢,甚至是各种分析在一时间集体爆发,使《妖猫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全民话题,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而他们谈论的或者是我们谈论的《妖猫传》的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呢,或者像我给本文取的名字一样。

我们在谈论妖猫传时,我们谈论的究竟是什么。

a

第一个问题在于现在电影市场的逐步扩大,每年大几百亿的电影市场让中国大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票仓,而这华丽高昂的数字无不煽动着每个人的心(虽然那些数字与你并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几乎人人都看电影的时代,看电影在无形之中也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或者说其成为了一种可以标榜自己的时尚的生活方式,而这带来的也就是人人都可以对于影片发言,不管其看过没看过,因为你不知道其究竟看不看或者其究竟看了多少部电影,对于电影的理解又是什么样的。

但又由于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或者是遵循张爱玲所说的被很多人奉为经典名言的“出名要趁早”的时代,于是你可以看到这个时代中每个人都急于发言,而这些发言的人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一个对于事物确切的认识。而这一点给电影领域带来的结果必然就就“电影分众时代”的来临。

而这种“电影分众时代”的到来则给电影全民化提供了契机与可能,当然在社会上或者说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或者心态——“艺术没有好坏,只有我喜欢不喜欢”的犬儒思想则更是让这种“电影分众时代”愈演愈烈。

所以我一般不相信各大评分网站上的评分也不相信绝大部分大公众号的推送,对于艺术这种主观感性的东西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但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这自己的感受也一定要建立在自己对于这门艺术有一定的认知,或者说一定的思考才行,不然自己的感受也可能沦为一个笑话。

然后让我们回到影片本身,为何这么多人会对于这部《妖猫传》如此上心呢,又或者说为何是《妖猫传》这样一部电影被人频繁提起呢,甚至引来很多人对其发表评论意见呢?

这个问题可能一分为二,第一本片是商业大制作,集结了中日多位明星,甚至为了拍摄本片,陈凯歌导演还不惜搭建了一座城出来。这些噱头让其从上映之前就抢了大部分观众的眼球。第二本片导演是第五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陈凯歌,稍稍一些有常识的影迷都知道其拍出过足以名垂中国电影史的《霸王别姬》,当然提到此更多的人还会联想到《无极》这部当年被全国人民口诛笔伐的商业大片(而这好像也成为了陈凯歌一直被诟病的也让他挥之不去的痛),此外可能还有一些人会提到近年来陈凯歌拍的杂乱无章的《道士下山》,只有一些好的《梅兰芳》、《赵氏孤儿》甚至是都沦为了高圆圆个人MV的《搜索》,当然我也相信会有极少数提及那个与本片同样属于历史题材的《荆轲刺秦王》,甚至是陈凯歌早期的《黄土地》、《孩子王》、《和你在一起》、《边走边唱》等作品。

而除此之外,陈凯歌的文人气质,匠人精神甚至是先锋意识也无不成为人们可以品头论足的依据。而正是这些缘故让陈凯歌成为了一个毁誉参半的人,也正因为这一点让其具备了话题的资格,谁人都可以踩一脚,谁人都可以吹嘘一番。

所以《妖猫传》成为一个全民话题并不是什么意外。

b

很多人看电影时会想这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而且有很多人还会纠结于此,甚至是觉得如果讲了一个我看不懂的故事或者十分老套的故事,就不是优秀的电影,而这也恰恰证明着这个时代,电影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还是一个与商业挂钩的产物,那所谓的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情绪释放也则是电影应该要承担的责任。

当然这并没有什么错,不过这也并没有什么对。也恰好因此《妖猫传》中那场迷惑了几乎所有人的盛大幻术就不会得到很多人的赞美之声。

毫无疑问,我十分喜欢《妖猫传》甚至我也十分向往与喜欢大唐盛世与那历史上褒贬不一的杨贵妃,而这一点在这部影片中展示的还是十分不错的,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拍出了我心中的大唐气象,可是在我看完电影出来时,有朋友和我反映“这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怎么看着有点乱呢。”

而这问题也要一分为二的作答,首先要回答的就是《妖猫传》实际上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幻术?探案?玄幻灵异?妖猫复仇?无上密?重新的历史演绎?还是爱情?亦或者是什么别的,其实这些都是其故事,但又不全是其故事。

充其量只是故事的枝干而已,而这作为故事主体的东西表面上看是痛苦但其内核却是执念。因为执念所以痛苦,因为痛苦所以报复,因为报复所以牵扯,因为牵扯所以探究,因为探究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放下,而其放下之始,痛楚就被缓解了,执念也就平息了。

但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执念起初是妖猫的执念,但随着剧情的展开,展现的就不是仅仅一人的执念,而是片中几乎每个人的执念,空海执念于其要进的青龙寺甚至是自己作为小沙门的身份,白居易执念于《长恨歌》的真实或者说自己能否写出供后世流传的诗歌,白龙执念于为贵妃的不平,而丹龙则执念于为白龙解脱为自己赎罪(缓解痛苦),阿倍仲麻吕的执念是没有说出口的爱与杨贵妃最终的下落,除此之外还有诸多执念,而这些执念融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这个名为《妖猫传》的故事。

(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应着导演自身,在《无极》成为其伤痛之后的10多年后终于有些释然了。)

c

上文的叙述中,应该能够看出陈凯歌是带有着自己的作者态度去拍摄的本片,所以要解决的上文提到问题的第二处回答也就呼之欲出了,对于这样一个带有作者态度的历史片来讲,要架构其属于自己的唐朝,必然要一定的进行解构与建构。而建构唐朝就要其通过唐朝的各色人等在其盛世的各种行为去建构。所以我们在观看电影时,会看到影片通过空海与白居易的在唐城中不断地走来领略大唐风貌,空海与白居易地不断追寻而引出前朝之事前朝之人,而这也带领他们与我们梦回盛唐。

于是乎形形色色的人也出现在了其中,丹龙白龙黄鹤,力士贵妃诗仙,胡儿阿倍玄宗等等人物纷纷出场。而这些人物的出场与反映无不再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一副浮世绘,让人体味其中寓意,理解导演所进行的对于他眼中的盛唐的建构。

不过其建构之路应该十分漫长,但本片呈现的却是前半部分纠结于本朝而直到中间才引入其要建构的盛唐的做法无疑不落了下乘,并且也因此让多数观众认为其不成片段。但如果普通观众能够细细品味则可能会理解其中的深意吧。

而对于我而言,即使这样其进行的建构也成功了七七八八,因为我忘不掉杨贵妃的美,盛唐的盛世之气(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与包容),李白最后留下的泪水,阿倍仲麻吕说不出口的字眼,高力士的谄媚。

(当然最为动人的也最为成功的还是李白的眼泪)

除了这些人们对于本片诟病最多的就是其推理问题,认为其中蕴含的推理太过于随意,可是我要站出来为其鸣不平了。这其中的推理真的不随意,甚至是在你没看到的甚至是没看出来的地方的推理则更令人心惊。

首先,对于本片故事来讲,我上文也叙述了其源于执念,而无论是空海也好白居易也好,也都不是妖猫的对手,(当然上演一出无脑的人妖对决也可能是大部分观众想看到的),所以他们能做的就只能是揭开妖猫让他们揭开的东西,而救春琴也好,还是其他的什么,只要不是为揭开其最终的谜题而做就只能是徒劳,也正因此春琴最后的死,陈云樵的疯,甚至是那被挖掉眼镜的护卫的人,作为他们与我们是都救不了了。而那中蛊的女人则因为与贵妃之死有关(或者说与贵妃受的受罪有关,且贵妃获救故其也获救),所以也自然而然地会获救。

但除此之外呢,丹龙曾说幻术中也有真相,所以其中所有展现的幻术都是虚虚实实的,无论是妖猫对于陈云樵的幻术,还是玄宗的幻术,黄鹤的幻术,甚至是贵妃受到的幻术其中都是有一定真相的,陈云樵勒死春琴时,说的都是因为你,可能其真的这么想,玄宗对于贵妃的爱中虽然更多的是占有欲但其中也应该有爱的成分,黄鹤的闭气大法,保持容颜是真的,但保持不死却是假的,而对于贵妃来讲其又何尝不明白这其中的真真假假,只不过她选择相信了真并且付出了真,也正是因此她也证实了李白所表达的盛世有你真了不起的意思。

而也因此《妖猫传》的另一个主旨就涌现了出来,接纳这个世界,即使发现其中蕴含的净是丑恶谎言,拥抱这个世界,即使看过那些不堪入目的残酷黑暗。而也正是因此,那些人的所谓的执念与其说我原来判定的放下,不如说成是一种升华与超脱。

分析到这里也要结束了,不过我还有些要讲的话,其实《妖猫传》中还有着不少的问题,当中有演员演绎浮夸的问题,且这问题在秦昊与张雨绮甚至是黄轩身上体现的十分集中。然后就是极乐之宴过于盛大也过于冗长,做下减法可能会更好。但是瑕不掩瑜,这依旧是一部好的电影,一部值得去电影院看的电影。而且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也难以忘怀李白的泪与张容容的美,甚至那无可言说的大唐气象。

作者|风尘

编辑|Echo

版式|柏舟

拍《妖猫传》耗费了6年时间

人这一辈子有几个6年?

陈凯歌用这6年的时间

带我们梦回盛唐

看到如此盛世美景

你有什么感想呢?

留言区正在等待您的分享~

八卦时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