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国学论坛道学•国学•养生诸子百家

为什么皇帝必败于儒者?

2017-02-20  本文已影响209人  墨者顾如

为什么皇帝必败于儒者?

节选自《研墨——墨子经义释诂 后记》

2000年以来儒家社会历史,但凡盛世必有两个前提:⑴君主能够绝对控制儒生,或曰官僚和备选官僚层。⑵儒生被严重削弱。两个前提实际为一。都是君主对儒者的绝对控制,仅将儒者用作犬马。

2000年儒家社会,盛世大多发生在开国一二代君主。西汉、东汉、唐初、宋初、明初,皆开国之君,能够压制儒生。明初朱元璋甚至把儒生杀至无人办公地步。另有众所周知的“法家”武则天之后亦得盛世。少数民族入主则需要的时间长一些。元朝没等稳定就被推翻。清朝则在康熙得盛世。众所周知的“法家”雍正之后又得盛世。

其中原理用现代经济学非常容易解释:所有者有最高的责任心。甚至只有所有者有责任心。没有一个所有者意欲搞砸自己的产业。儒生有技术之长,必须重用。但儒者再怎么高调,始终也就是经理人。始终是在“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所有者不控制好经理人怎么行呢?所以君主能够绝对控制儒生,仅将其用作犬马。是得盛世的必须。

然而又不能不用儒生。独尊儒术,天下仕子皆儒生。那么又需要善用儒生。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要尊重儒生,二是辨别儒生。尊重儒生很容易办到,尊孔(尊重儒者饭碗和所学)、重用即可。儒家经典使儒者心理需求很低。

但是中国历史上的君主们在辨别儒生的能力方面平均水平比较低。原因还是在独尊儒术。儒学本愚民之术,儒者用之于愚君亦可!特别是儒家看不起百姓、不愿意「杂于庸民」,用之于教育君主有奇效。“何不食肉糜”,将君主与百姓撕裂开。儒者垄断上下交通渠道那么就不是“天下英雄皆入觳中”,而是“天子入我觳中”。儒学之缺乏思辨,也使得君主们难有辨识人才和政策的能力。

君主一家虽然高高在上,但是却处于数量和信息渠道、历练的三重绝对劣势,又导致质量劣势。所以必然在与儒生的格斗中败阵。从而儒家社会总是儒生轮流上马收割的社会。本来教儒者成为君主犬马的儒学,反而导致儒者将所制造的庞大国家机器做为犬马。被收割的当然是被教化得顺服、麻木而期盼圣王的平民百姓们。

读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儒者叙述历史的时候,总是以儒者代表社会正义为前设。然而我们同时又发现,历史上的儒家官员无官不贪。其中有明显的矛盾,用儒者声称的、部分儒者未能道德达标解释不了。为什么越是儒家精英越贪腐呢?当我们改以“君臣民”三分法考察历史,引入一点点经济学原理。天下大势就清楚明白了。

注:本文可以参考霍普名篇:天生精英、知识分子和国家 

此文霍普所做历史比较,没有计算古今生产力的差异。没有证明力。盖古代君主拿多一点,百姓就活不下去。而现代国家,拿走50%,人们还能活着。不过霍普文中对知识分子的分析是非常深刻的。最后霍普提出了不切实际的主张,号召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然而知识分子们从来都自以为是在追求真理,几无例外。真正的问题在于,人们未能认识到知识分子的局限性。

墨子说:「赖其力者主,不赖其力者不主」。那些脱离经营自己财产的所谓知识分子,天然地具有乞讨性质(霍普也提及)。不能让这些人反客为主,成为赖其力者的主导。知识分子和所有人都应该懂得敬畏上帝、上帝所造之物,包括人和社会。要认识到任何人都不掌握真理,也不能有致命的自负。霍普做为知识分子之一份子,有所反思。然而反思不如墨子之深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