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走,一起写吧

被我遗忘的事情

2021-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丽卿_8a07

今天,本来我还是非常想要去休息,可是今天的挑战任务没有完成,怎么也睡不着,自己就在想,我遗忘了什么事情。

还好,我不能遗忘的是思考。

终于,我在陈文芳老师的“橘林读书群”里读到了他关于写作的问题。比如他认为:可以通过问两个问题,来判断一个写作主题有没有价值:①思考、解决这个问题,是否有益于我的个人成长(能不能让我变得更厉害)和个人生活(能不能让我更幸福,更快乐)?②我把我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享出去,是否有益于他人的成长(能不能帮助他人避坑,能不能增进他人的认知与技能)和生活(能不能让他人更幸福,更快乐)?

细细品读,我感觉这般提炼真了不起,但是我会追问,难道只可以询问这两个问题吗?会不会还可以问更多的问题呢?读了很多遍,他似乎是从结果和过程维度加以阐述,也好像从利己和利他的角度的合理呈现。也就是说,除了“个人成长”和“个人生活”,还有什么呢?当然,最近读了《为品格而教》,自己就会联想到“品格”。比如:“我是如何变成现在的自己”,思考这个问题,既不是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厉害,也不是感觉到幸福哈,那其实是让我更加接近普通的自己。我这么多年自己的坚持的立场就是:普通的坐标,普通的自己。

这不是自我的谦虚,而是自己的清醒。成长立场,自己的厉害与否绝不是外界的立场,而是内心的充实和思维的转换。生活立场,自己的幸福也绝不是影响了他人,而是丰盈自己。

因此,我不是否定了陈老师的观点,而是结合自己的内心,也认识到辩证看待过程和结果,辩证看待自己和他人。

我又继续翻看到他的更多观点,比如他的分享观点:最初自发性地写作,都是日记式的,什么好玩记录什么,人都有倾诉、分享的欲望。如果你本身又是个有趣的人,就更容易看到在学生身上发生的有趣的事,再加上你有不错的文笔,自然能够引来一批读者。这样的写作可不可以?如果你坚持写十年,也能出成果,比如“我们1班”王悦微,她在微博里持续记录班级日常故事,持续了多年,后来也出了几本书。但现在的王悦微,也基本转向了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教育写作了。我从王悦微以及很多坚持写作的老师身上,看到了教育写作自然演化的趋势,即:从随意的、无目的的、兴之所至就写几笔的写作,发展为有意的(需要投入持续的注意力)、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写作。前者是自然自发的写作阶段,如果一个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反思意识,也能自然地过渡到专业写作阶段来,但这种“自我教育”要发生效果,需要时间(运气好的人,可能需要两三年;运气不好的人,写二十年依然没有进步)。

我怎么感觉到,我就是这样的一种类型。一种无意识、随性的写作样态。我自己琢磨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方式呢。与其说是喜欢,不如说是缺乏学习意识和反思意识。

当然,我也是特别喜欢王悦薇老师的写作以及出版的著作,经过陈文芳老师的提炼和敏锐的捕捉,我真的感觉他说到了我的心里。

那我为什么不能自然过渡,难度我是运气不好吗?其实不是,需要时间并非是所有的影响因素。

影响到能不能自然过渡最为核心的是什么:认清自己。其实,认清自己最为困难,尤其是习惯了写感悟,习惯了写景色,习惯了写内心的独白,一个人好像很难改掉自己的写作习惯。实际上,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核心是什么:重要他人。有的时候,一个人要思考到一定深度,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重要他人可能是身边的人,也可能是心中的师傅。

想了这么久,被遗忘的事情就是“自我教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