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学怎么就没朋友了
天气转冷,天寒地冻里人似乎容易寂寞呢。特别是远在异地他乡的人,想家人想情人想朋友,想着自己此时没有朋友。
经常听到抱怨,上了大学都没有交心的朋友了,说得上话的人也没几个,看着别人在空间微博朋友圈晒聚会晒美食晒自拍晒电影票根,觉得自己过得不好,自己很孤独,想念以前的老朋友,以前的朋友才是真的朋友,跟现在的朋友在一起并没有很开心,甚至很勉强。
其实我也时常这样。
现实中有什么不满,对舍友的不不满,对部门同事的不满,对班上同学的不满,对各种不公平事实的不满,都要找以前的老朋友吐槽一番,控诉自己现在的生活过得有多么糟糕,顺便缅怀一下失去的中学时光和久久才能相聚一次的老朋友。而大学的同学,在我们的口中越来越不堪,越来越傻逼。
这些好朋友,在高中可能是你的同桌,你的舍友,感情非常好,没有吵过架没有起过争执,心里话都跟他说了,他是你的知心朋友。
何为知心?高山流水遇知音,似伯牙子期的那种情谊。说白了,就是懂你的人。之所以觉得以前的朋友都那么知心,大约是因为你可以很容易地从他们身上获得认同感。
这简直是必然的。你们在一样的环境里面对一样的人,每天做一样的事情做吃一样的饭,怎么没有认同感。
“擦,食堂的饭菜简直是猪食啊。” “就是,我都觉得自己吃的是饲料啊。”
“月考的卷子难出了新高度啊卧槽。” “对啊对啊,简直哔了狗了啊。”
这都是很容易达成共识的东西啊,没有疑问,你们想法可以很一致。从这些事情开始,越来越多的交流,渐渐发现,在除了这些琐事的事情上你们也很有共识。
“啊,你也在看这本书啊,我觉得啊……” “对对对,我也这么觉得!”
“你也玩这个游戏啊,这一关简直卧槽了……。” “就是啊就是啊……”
再然后。
“你有没有发现,那个XXX很傻逼啊。” “对啊对啊,我也这么觉得啊。”
“那个XXX今天又傻逼了,我跟你说啊……” “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好傻逼……”
大概,你所谓的“知心朋友”是这么来的。
然后到了大学呢。
我们宿舍,六个人,在系学生会的六个不同的部门里。整个学生会三百余人吧,每个人除了宿舍这个小小的圈子以外就是部门。
刚开始的时候,跟我走得近的舍友A,常常会提及部门的人,大概就是
“我跟你说,我们部门那个XX好搞笑,他昨天…………”
“哈哈,真的啊,好搞笑。”
然而XX是谁啊,笑点在哪里啊……
刚开始会敷衍几句,假装我对他说话的内容还是挺感兴趣的,渐渐的表情越来越僵硬,之后他便很少提部门的事情了。
我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圈子不同,碰不到一起。
另外一方面,大学同学来自不同省市,跨度略大。中学时期,身边的同学,再远也远不出一个市,成长环境的风气大抵相差不远。在谈及“小时候”这种话题时,大家都滔滔不绝,大概是这样。
“小时候那个XX零食好好吃啊。” “啊,那个啊,我们校门口也有,真的好吃啊……”
而大学里,当我一个闽南人跟东北大妞谈及小时候的冬至我妈妈做的水果味汤圆有多好吃时,她很莫名其妙,冬至不是吃饺子吗。
所以,“回忆杀”也没能把我们往一个频道上赶,这当然没有任何不对,毕竟环境不同。
成长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了每个人成长的程度相当参差,这个似乎就是“没朋友”最关键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总会觉得“大学里遇到的傻逼怎么这么多”的原因。
我所说的成长程度当然是多方面的。
虽然我还挺想吐槽一下我舍友如今大二了不会使用支付宝和淘宝的,但是我也应该理解他以前在家里是每天被限制上网两小时,十点之前必须睡觉的乖宝宝。
这是个很浅显的例子,在互联网的运用方面,程度相差太远,所以我跟他说话时从来不夹带网络用语,偶尔插播一句总要解释一下,不小心蹦出一句“卧槽”她说你怎么骂粗话而后一整天不搭理我,其实心挺累,但是也应该理解她。
这便是所谓的代沟,虽然是同龄人,但是我们的交流确实有那么一道鸿沟。
曾经也有人吐槽,大概意思是,三个月前在豆瓣看到一个段子,笑了笑,在两个月前看到被转发到微博,一个月后在朋友圈看到,现在舍友拿着段子来共享说,你看这个段子,笑死我了。
说白了,我们确实把这一部分人当成傻逼,不管是不是直接承认这个问题。
我们都认为跟这样的傻逼没办法深交,除了嫌弃还是嫌弃,并且还得说服自己要去理解他。
然而其实我们自己也挺傻逼的。
当你在这个圈子里谈论那个圈子的时候你得不到你期待的认同感时,便觉得这个圈子的人跟自己不是一类人,没办法交心。当你在这个环境下分享你曾经在另一个环境里的遭遇和感受,得不到想象中回应时,便觉得这个环境的人是傻逼,不配当自己的朋友。偏偏在大学里就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圈子,每个人来自不同的环境,所以你便觉得你没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