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也要付出」的父母心肠
李冰-3: 贡献
「说什么也要付出」的父母心肠
成都平原世世代代被洪水伤害,自从那位郡守盖起半座宽宽矮矮、貌不惊人的水坝,妖孽就消声匿迹不再作怪了。他成天在岸边和江里穿梭,绝对是在制服龙妖和水怪。
农民的「川主」和二郎神
「都江堰奇迹」激发了无限的想象。居民称呼李冰川主(水利事业的鼻祖),他们认为那些传说不是传说而是事实-- 李冰幻化成苍牛,跳进浪涛里跟妖怪搏斗;这太吃力了,又赶紧跳回岸上,指导部属辨识坏人,终于两边夹击,拼死打败妖怪,用离堆和石犀牛压制。
灌县史官编写的地方志(《灌县志》)跳过李冰父子,但他们是全国崇拜的大英雄啊,宋朝的灌县史官想弥补一下。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口气只能含含糊糊的:「李二郎史佚其事,名字无证,性喜猎。」(李二郎的生平事迹在历史里散失了,名字也没办法考证,只知道他爱好打猎。)(宋朝《灌县志》)
历史怎么会忘掉二郎,事实怎么会散失呢?真正的主词不是历史,而是那些敷衍的前辈,掩面不看这庞大的事实,抹灭了这段历史。
但李冰父子永远活在农民心里;二郎在江水里为工程牺牲,农民却不相信二郎会殉职,都认定是去铲除妖怪了-- 这洪水明明是被他收服的,不是神明也是超人!
这位健壮、活泼的工程师,在后人笔下塑造成二郎神(灌江神),天庭的头号战将,身手跟齐天大圣有得拼。在那次大围剿当中,从天庭追赶到地上,逼得悟空到处乱窜。二郎神被各种行业仰仗,直到清朝罗贯中出版《三国演义》,才把店铺门口的位置让给关羽。
李冰在后人笔下塑造成二郎神不再有遗憾
李冰在天上,看着成都平原的变化。「沟洫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灌溉水道的血脉在大地上交错,农作物一片绿油油啊!)(左思《蜀都赋》)江水不再肆虐了,终年灌溉着成都平原,沟渠纵横交错,山林郁郁葱葱,衬托着紫红色的大地。那一片旺盛的田原(田野)啊,年复一年产出多少粮食,照顾了多少同胞。
李冰掌握住人生的重点,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即使含冤而死,也不再有遗憾。
秦国超越群雄
商鞅变法,秦国在战国中期崛起。首先灭掉巴蜀两国,设置两个郡,在楚国隔壁建立起一个决战根据地。
李冰到达蜀郡,推测用十年时间修造了都江堰,在公元前256年落成,秦国得到这个经济基础,发展成最富强的诸侯国。完工十几年之后,从巴蜀对强敌楚国发动攻势;完工二十年后赢政登基,发现时机已经成熟了,开始兼并六国,准备统一神州。
秦始皇成为都江堰的受益者,也根据民众的要求建立了祠堂,却由于看不懂这工程的原理,并没有为李冰平反。
西汉心领神会
都江堰完工半世纪以后,西汉建国了,终于心领神会:「大禹肇其端,开明继其业,李冰总其成。」
《史记》找不到数据,只模糊地记载了这位水利专家:「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凿开宝瓶口消除水患,「壅江作栅」修筑鱼嘴分水,「穿二江于成都之中」,开凿两条河道。「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食其利。」能行船又能灌溉,农业收获让百姓丰衣足食。
东汉班固在《汉书》补上姓氏。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秦昭王听田贵之议,以李冰为蜀守,穿成都两江,造兴田万顷以上。始皇得其利,以并天下,立其祠也。」(秦昭王采纳田贵的建议,任用李冰担任蜀守,在成都平原凿通两条河川,灌溉一万多顷农田。秦始皇获得实力,兼并了天下,并且为李冰兴建祠堂。)
都江堰完工六个世纪之后,晋朝常璩撰写《华阳国志》,这是史上第一部地方志,针对西南地区(四川、云贵)进行地理、历史记录。「蜀既属秦(四川归入秦国),秦以益强(秦国因而变得更强盛),富厚诸侯(成为最富裕的诸侯国)。」
兴建都江堰来造福同胞的李冰,已经走进永恒了。至于利用都江堰来造福自己的秦始皇,首先摧毁了楚国,接着让秦朝脆弱,最后让自己消失在风中。
东汉塑造石人
测量水位的石人,在都江堰完工四百年之后损坏了。东汉水官重新塑造了高三公尺、重四吨半的石人;其中一尊是李冰雕像,衣襟和两袖上刻着「故蜀郡李府君讳冰」。水官懂得李冰的心意,他喜欢在江里镇水、测量。
东汉塑造石人李冰雕像,衣襟上刻着:故蜀郡李府君讳冰李冰石像渐渐被淤泥掩埋了,就像他本人湮灭在舆论里。石像出土的时候颈项已经折断,仍然紧握着那把长锸(读「插」)。不顾生死不听舆论,沉静而孤寂地站在江边,守护着巴蜀大地。
籍贯和生卒年不详,这遥远而模糊的身影究竟是谁?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监督工程、指挥水流。放水仪式开始了,民众随着戏里的水神舞动、呼唤,祈求有无数个都江堰,为全国带来风调雨顺、水土滋润。
李冰不可能永远被淤泥淹没,他看到成都平原就可以含笑了;也不可能永远沈寂,轰隆隆的水声吶喊着他的功绩。这样的人、这样的生平,已经融入天地和永恒了;哪会靠史书记录、靠凡夫俗子歌颂?这半座水坝就是他的传记,那份「说什么也要付出」的父母心肠,回荡在永远的都江堰。
庇护中华民族
每当民族遇到重大的灾难,天府之国总会尽一份力。
﹡汉朝
西汉时期,江南发生水灾,「下巴蜀之粟致之江南。」《汉书》形容成都平原:「民食稻鱼,无凶年忧,俗不愁苦。」东汉末年,诸葛亮为蜀汉规划「三分天下」,依靠成都平原来延续东汉。
﹡唐代
「剑南之米(成都的稻米),以实京师(让京都充实)。」杜甫说:「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五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江水不理睬巫术,它自自然然地往东方涌流)。蜀人矜夸一千载(巴蜀人已经夸口一千年了),泛溢不近张仪楼(江水再怎么泛滥,都不会威胁成都)。」
﹡南宋
财政收入仰仗江浙、川闽,这时红盆地更醒目了,李冰也被中央政府敕(读「赤」)封为王。
﹡元朝进一步把这对父子神化。
李冰被后世奉为神明﹡进入清朝,都江堰的贡献扩大,对李冰的评价也蒸蒸日上。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后世治水之法,无逾李冰所题,『深淘滩、低作堰』两言而已。」
﹡抗日战争的中国,得到一个安定的后方,冯玉祥在这里流着泪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
世界的活古迹
一座秦代修建的工程,已经变成「活古迹」了。历经沧桑,面对洪水的冲刷和地理变迁,始终安然无恙,捍卫着成都平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产),形容成「世界上最古老、唯一保持完好状况而且继续运作的大规模水利生态工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形容成「世界上最古老、唯一保持完好状况而且继续运作的大规模水利生态工程。」它的效益渐渐扩充,发展出中国最大的灌区;从落成时期的二十多万亩,更张到今天的一千多万亩,养育2800万人(四川1/3人口),为四川贡献GDP的半数,灌县也改称「都江堰市」。
中国将灌县改名为都江堰市李冰比凡夫俗子多一份关注和想象力,注定要终身落寞。没问题,看长一点吧。内涵空洞的东西再怎么吸睛,不久就会灰飞湮灭。但谁有能耐淹没真理呢?用真理打造的,虽然由于思想朴素而显得普通,却会永远流传下去。李冰已经超越短暂进入永恒,看到都江堰你就会明白了。
感谢李冰(结论)
这篇故事的目的,在纪念和感谢李冰,他是个开放的人,因此能为自己和同胞创造价值。你终身寻寻觅觅,却找不到顺畅的通路,是不是感到失落?你愿意蜕变成一座开放的都江堰吗?把主权交给上帝,请祂因势利导,让真理的水进进出出,把心里的泥沙带出去,把聪明留下来。
不需要强打精神让自己亢奋,或者过度压抑让自己落寞。上帝不会大兴土木,把你改头换面;只不过根据你的人格特质,在山上开个缺口,在水里盖个台阶,把跑道稍微调整调整,你就会得到一条顺畅的通路,自自然然转变成建设性的力量。
英雄的路不好走,但其它道路通往失落或狂乱,只有这条路通往道德、尊严和美学-- 智慧和力量的源头重视你,你就会得到尊严、知道自己蛮可爱的。祂提供力量,你就能实践道德。经过改造工程的敲敲打打,你终于跟天上的力量接轨,能抬起头,实现本身的价值。
我们都是英雄的后人,我们也可以当一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