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总是一团糟?
本图源于网络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总是过得一团糟?这是个扎心的问题。
我们总想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一切事情都如我所愿、顺利进行,但事实经常是各种状况频发,而且打成了死结,一环扣一环,不如意的事情接踵而来。
比如有些人看别人炒股赚钱,于是跟着研究股票,甚至玩期货市场,想着大捞一笔赚快钱,赚到了马上离场。结果发现被套牢了不说,而且从银行贷款的钱也跟着亏了进去。
亏钱也就罢了,只要好好找份工作、努力赚钱,债款总是会还完的。但结果却发现做啥啥不行,不是亏本,就是觉得难干。
好不容易找到不错的项目,但又因为缺资金做不了,或怕承受更大压力而放弃。久而久之,年岁越大,越觉得力不从心,哀叹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公平,为什么越过越糟。
还有些人恋爱时感觉生活愉悦、世界美好,一旦遇到了情感的挫折,伴侣离开后便觉得人生暗淡、世界黑暗,要死要活,感觉做啥都不得劲儿,生活一团糟。
更有甚者,浮浮沉沉、飘飘荡荡好几年,虚度时光不说,而且还严重影响内心状态。
如果我们不去思考、挖掘令我们生活艰难、糟糕透顶的原因,做出及时的改变,可能永远也难以走出重重困局。
二
人生是一个大系统。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容易孤立地看事情。
所谓“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说的是我们会被表面现象或原因所蒙蔽,既看不到事情的全貌,也难以认知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比如前面提到炒股。股市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系统,如果没有足够的认知,参与者只会是韭菜,而且被割了一茬又一茬还不自知。
中小股民最易被鼓动,跟着一帮所谓的炒股专家追涨杀跌,每天打开股市软件第一件事就是分析K线图的走向,总是异想天开地希望卡在最低位买进、最高位抛出。
这时候他们眼里所看到的只是虚幻的图像,却看不到股市中更深层次的内核。他们想赚快钱,却最容易被市场先生所吞没。
看到系统的投资者,他们知道不应该简单地去追涨杀跌,那样太容易受到情绪、非理性观念的干扰。他们所看到的是股票背后代表的是公司的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
买股票并不是头脑发热的数字游戏,其本质是投资一家公司,而股票上涨的价值源自于该公司的发展和成长。
因此,如果分析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各项经营数据,考察了他们的项目情况、核心管理层的素质水平,觉得前景好,那么就可以长期持有,慢慢享受时间所产生的效益。
哪怕遇上了像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只要对公司有足够的信心,对股市规律有清晰的认识,偶有小调整之余,仍然泰然处之。
前者执着于表象,而后者看到系统的深层、直击本质,更注重价值投资。相较之下,孰高孰低清晰可见。
我不是什么资深的股民,也没在股市里有赚什么钱,但我推荐各位阅读老唐的《价值投资实战手册》。即便不玩股票,也可以更系统、全面地了解一下股市。
如果我们不能建立起对一个事物的系统认知,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那么我们就只能沦为生活的奴隶,来回挣扎。
三
那么有什么深度思考、建立系统思维的好方式呢?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有一次新闻发布会,有人问前社长大野耐一:“为什么丰田公司的汽车质量这么好?”他回答道:“因为我们碰到问题,至少要问五个为什么。”
这就是著名的丰田问题分析法,也叫5why分析法。
这是一种探索问题根源、找到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虽然其名为“五个为什么”,但并不一定是五个问题,有可能是三个,也有可能连续追问十个,直到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比如我最近有一个问题,就是不想学习,询问身边的朋友也是,得了“厌学症”。后来通过5why分析法的追问,找到了核心原因,开始着手解决。
这个思路是这样的:
1W:为什么不想学习?
答:因为报名课程太多,学不过来。
2W:为什么课程太多?
答:因为看别人报名学习了,也跟着报名。
3W:为什么会跟着报名?
答:因为害怕自己会落后,也没有想过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4W:为什么害怕落后?
答:因为总是能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和焦虑,各种学习资讯、成功案例的轰炸,导致给自己很大的压力。
5W:怎么判断自己需要的课程?
答: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以及真的有帮助的,且做好时间安排。
通过逐步深入的剖析,不想学习是因为盲目从众报名课程,没有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而且太容易被外界所影响,打乱自己的学习计划,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因此可以做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停止无谓的课程报名,每次只专注学一到两类课程,多关注自己本身的需要和成长,少被外界干扰。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想法不同,因此问题的答案、解决办法也不同。
5why分析法不仅可以用在个人问题的分析上,而且这也是很多企业都会运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效方法。
本图源于网络
如上图所示,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层层深挖,从表象的直接原因追问到后面直击根本原因。了解浅层近因,则做出对策、紧急处理;挖到深层原因,则在根本上处理,永久性解决问题,并推行预防机制。
四
这种深挖原因、本质思考的过程,也让我想到最近在学习的混沌大学的《U型思考》课程。
所谓“U型思考”,是一套系统化的深挖本质、谋定后动的思维方法。我们大部分人处理问题、做决策时,太容易从众、遵从过往经验惯性以及短视。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懒惰。
我们习惯了直线式的思考,遇到了初始问题,就马上着手解决。但那可能只是一个假象,让你以为“我已经开始思考了”、“付出很多了”、“我是行动派”,其实就是自我感觉良好。
U型思考模型告诉我们,遇到初始问题,首先要用“why”和“what”去定义核心问题。why问题是发现原因、探寻动机;what问题是发现本质、聚焦靶心。
接着询问“这件事背后的本质是什么”,通过层层推导、挖掘本质。最终要到达对问题的本质理解,比如主要症结、主要矛盾、主要规律。
最后基于对问题的本质理解,结合自身优劣势,寻求突破。其中的“本质解”,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或一句话来说明。
整个思考的过程,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问、挖、破、立,“先问后挖,不破不立”。
仍然以我自身为例,如果熟悉我的朋友,会知道我的听力有问题。因为小时候生病,医生打多了青霉素,导致右耳近乎失聪。前些日子我了解到秋叶大叔也是因为儿时打多抗生素,导致听力有些问题。
我右耳有问题也就罢了,左耳还行,以前能勉强听清。但最近发现左耳也开始耳鸣、嗡嗡响,听力水平再次下降,甚至面试时相对而坐也很难听清,需要反复询问对方说什么。
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我的生活和工作,这些日子也有些闷闷不乐,情绪低落。既害怕听不到,也害怕别人问我是否听力有问题。
有时候晚上睡觉也睡不着,想着为啥命运要让我承受这样的痛苦,为啥我的人生这么坎坷。不是抱怨,就是怀疑,然后时光就这样流逝,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但其实我应该停止这些无谓的行为,剥丝抽茧,去找到问题的本质解。
我的核心问题是“听力衰弱加重怎么办”,问题的本质是“左耳耳鸣、嗡嗡响,让外界的声音变小”,因此本质解应该是着重解决听力问题,要去医院看耳科、做检查,听医生建议,看看是该佩戴助听器、做人工耳蜗手术还是其它等解决方案。
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核心问题,就是如果耳朵问题没办法解决怎么办?那就只能从内心去接纳它,接纳自己的这个事实,并且给自己加油打气,重新梳理人生下一步该怎么走。这样也好过总是自怨自艾,最后变得自暴自弃。
《少有人走的路》开篇说道:“人生苦难重重。”但上帝给我们苦难的生活,是让我们有机会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系统思考、解决本质问题,一起努力把手上的这副烂牌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