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何尊有感
题记:近日习字,接触铭文,想起宝鸡中华石鼓园内青铜器博物馆中的何尊,感慨万千,其命运多舛,身世难料,差点价值荡然无存,国宝如此,人何以堪,故有感而发。
陶范青铜饕餮抟,曾经埋没三千年,
陈仓郡北紫气莹,贾村塬上何尊现。
寸目何能窥重器,沉沦几载废品嫌。
君子慧眼识国宝,青史垂名镇馆园。
拓印中国名環宇,笔法篆籀千古传。
(以上原创,注和图来自网络)
注:何尊(He Zun,ritual wine vessel),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建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可相互证,起到了证实补史的作用,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铭文中“宅兹中国”,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尊里的“中国”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
1963年6月,陈堆因家里老屋住不下,就租了隔壁陈乖善的两间房子住,院子后面是个土崖。当年8月的一个雨后的上午,陈堆在后院发现下雨坍塌后的土崖上好像有亮光,就用手和小镢头刨,结果就刨出了个铜器。第二年,陈堆夫妇从宝鸡返回固原,临走时将铜器交给陈湖保管。1965年,陈湖将其卖到了废品收购站。
1965年,宝鸡市博物馆干部佟太放在市区玉泉废品收购站看到一件高约40厘米的铜器,见其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而富有变化,感觉这应该是一件比较珍贵的文物,便向馆长吴增昆汇报。吴增昆随即让保管部主任王永光去查看,王永光赶至废品收购站后,也断定这是一件珍贵文物,便以收购站当初购入的价格30元将这尊铜器买回博物馆。经考古人员确认,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浮雕为“饕餮纹”。
2022年1月25日,故宫开年大展“何以中国”开幕,何尊等国宝重器亮相,誉满华夏,環宇震撼。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89554/00631d9679278c03.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89554/2142eda4582b6fa6.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89554/8e85909bb802a5c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89554/1f64d2dff4d5c037.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89554/9cab480032816bd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89554/ebcee8ee8f42fe3f.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89554/50138004d589bcc9.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89554/235f947ec83755af.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89554/997f386c586f65e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