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亦有道想法亲子教育

梦游的父母与手游的孩子

2019-06-03  本文已影响4人  迟玉龙
梦游的父母与手游的孩子

      很多孩子沉迷在手游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父母只能用哀怜的眼光看着孩子,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通过理性的程序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思考、论证,似乎无法找到背后的原因。通过理性程序进去以后,在情感层面更容易看到问题的实质,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情感层面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个个来自于孤独灵魂的哭泣声,听到了孩子低低的,类似哀鸣的抽泣声,听到了很多撕心裂肺的声音,听到了孩子的呼救声。

    看到很多在手游的漩涡里,一个一个沉沦的灵魂,一个个消失的精神存在。同时也看到了,充斥着更多理性思维的成年人在侧耳倾听,却没有一个人能听到孩子的呼救声,充斥着理性思维的成年人那种惊恐、无助、茫然的眼神看着孩子,却什么也没看见。从成年人惊愕的表情上读出了一种含义,其实他们只是看着孩子的行为,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没有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没有看到瘦弱的孩子孤独的背影。

    整天这么玩游行,不务正业,不但辜负父母的期望,自己也会很失望,但是依然这么做,孩子不是不知道后果。理性层面上,孩子清楚地知道这些道理,以及自己需要成长的方向。令他们无助的,是情感层面上没有人关注到他们,无法获得精神上满足,无法承受的孤独让他们通过这样的途径来寻找补偿和庇护。

    一对父母来咨询,说自己高中一年级的孩子现在不愿意上学,每天都沉迷在游戏的世界里,爸爸觉得已经无药可救了。孩子从初中三年级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爸妈曾经有两次让孩子回到了学校,第一次是把孩子逼回学校的,可是时间不长就回来了。第二次,爸爸以情动人,哭着跟孩子说,他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能够完成学业,孩子回到学校,没坚持几天,又回来了。

    其实这位父母是在孩子初中三年级时接触到博瑞智,孩子不愿意参加中招考试,特别害怕、焦虑,觉得自己考不上任何高中,孩子哭诉着要回家,说在学校度日如年,无论爸妈怎么劝,孩子就是不愿意回到学校。于是爸妈找到博瑞智寻求帮助,当时给到爸妈的建议是,先不要盯着孩子的成绩,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夫妻之间不要吵架,就是装,也要装出彼此相爱。奇迹发生了,孩子考上了高中,全家人欢心鼓舞。爸爸以为万事大吉了,又开始到各个棋牌室打牌,妈妈则忙着装修店面,又把孩子孤独的留在家里。

      爸妈陪着孩子的时候,家里相对稳定,孩子的心能安静下来,学习成绩也上去了。后来,爸妈各忙各的时候,孩子又开始玩游戏。孩子真的需要游戏吗?孩子需要的是爸妈的陪伴啊,孩子在手机里边获得不了现实中的满足,情感的满足只有人能给到,手机给不了。当初,孩子有力量返回学校是因为情感需求暂时得到满足。这个孩子能考上高中,证明了他的能力,他现在拒绝去学校,明显是有对抗情绪,他是在呼唤父母啊。

    我们对孩子不用心,功利心太强了,以为孩子考上高中了,就没事了。我们就跟梦游一样,看不见孩子的孤独,听不见孩子的呼唤声,孩子需要的是人,不是游戏。

    一个已经辍学两年的孩子,经过梦游中醒来的爸妈的陪伴之后,终于决定要返回学校了。孩子找到杨老师,咨询一些事情,爸妈已经找好了学校,可是心里觉得特别紧张,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打算再调整几天,国庆节后再去上学。杨老师说:“你可问对人了,我曾经搞过体育,中长跑项目,跟你分享一个经验供你参考。我每次参加比赛的时候都很紧张,甚至都想,如果不参加比赛就好了。不知道怎么缓解这种紧张,以为经验多了后会好一点,可是每次参加比赛都会紧张、恐惧。直到发令枪一响,这些紧张、焦虑、恐惧都没有了,只有拼了命地往前跑。你希望通过调整几天来缓解紧张,根据我的经验,这样做无济于事,直到你真正跨进校门的那天之前,你会一直笼罩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情绪里,无异于画地为牢,这段时间你相当于什么也没干。我的建议,明天就去学校,你找我,无非就是为了听到发令枪响嘛,我拿着发令枪打一下,你往学校去,你就需要一声枪响,不需要调整,你已经准备好了,你已经长大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后来孩子是含着眼泪走的,那是一个找到爸妈的孩子,是真的想要成长的孩子,已经充满了力量,要走出去了,冲向自己的目的地。

    孩子沉迷在手机的世界里,其实是在求助或者是一种躲避,如果我们不能从梦游中醒来,看不见那个孤独的孩子,听不见孩子心底的声音,只在物质层面上盯着孩子的行为,想招、用力,永远也解决不了孩子精神世界的需求。我们只有从梦游中醒来了,做到有氧陪伴孩子,给到孩子爱的滋养,让孩子的精神人茁壮成长,消除孩子的孤独感,孩子才能从手游的世界里边走出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