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读书会第246天# 《老子通释》 第13章
阅读书目: 《老子通释》 作者 余秋雨
章节:第十三章
阅读时间:2022\4\20
阅读收获: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行文结构】
总分结构。
根据原文从三个层次(观点)来说明:
1、若惊:宠辱都是卑下的事情,都会让自身受到惊吓,都不值得。
2、贵大患若身:宠辱后必有大患,面对大患也需要冷静,因为都是外来的,需要冷静面对,不要患得患失。
3、以身为天下:如果一人能很好的尊重自己的生命,反而能推己及人,管理天下。
余秋雨认同观点:
既有此身,则当贵之、爱之、循自然之理。
傲然而立与得宠者而立。
{我的理解及思考}:
从行文结构来看。
逻辑力,层层递进。
老子的行文层层递进,
余秋雨的译文也是逻辑清晰。
反思:自己写作是不是能做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很多话说不明白也就是自己的逻辑力不够,怎么可能写清楚呢、
仅仅从行文结构看,也是需要我反复研读的一篇。
【理解】
{作者观点}:
宠辱若惊:宠辱都是卑下的事情,都会让自身受到惊吓,都不值得。
贵大患若身:宠辱后必有大患,面对大患也需要冷静,因为都是外来的,需要冷静面对,不要患得患失。
以身为天下:如果一人能很好的尊重自己的生命,反而能推己及人,管理天下。
{我的理解及思考}:
1、宠辱若惊:宠辱都是卑下的事情,都会让自身受到惊吓,都不值得。
宠辱是以他人为标准来评判自己,我们的情绪会受到很大波动。
宠辱是他人对我们行为一个外在表现,是提升我们自己成长的一个反馈。
标准不同,我们的心态也不会同。
如果家长夸我,赞赏我就开心不行,家长否定我,我情绪低落到极致。这就是以”外“为标准。
如果家长赞赏,或否定我,情绪有起伏是正常,也接纳,更多是看到自己做的好的,和不好地方,怎样成为我的经验,这就是自身来看待来宠辱。
为什么我内心恐慌,就是因为我是从外在为标准,给自己造成一种情绪问题。如果我内心有足够安全感,那我怎么会恐慌呢?
这是一个深层问题,化解需要一定时间。
老子提出“宠辱”都是一个卑下的事情,这里我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高贵,也看到如果人以外外为标准,肯定会“有讨好性”,就会体现卑下性。
因为宠辱都是卑下的事情,再伤到自己不值得。因为身体才属于自然之道。
(让我想到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用生死来威胁家长,所以孩子需要进行生命教育,能正确面对压力和挫折。)
2、贵大患若身:宠辱后必有大患,面对大患也需要冷静,因为都是外来的,需要冷静面对,不要患得患失。
宠辱后必有大患,这句话反映事物发展一种规律性。
人在世界不可能做到不被宠辱,由产生“宠辱不惊”这句话。
学会认知到事物发展规律,学会看到宠辱的本质,及时调整心态来保持心情和情绪的平稳性。
才能做到“宠辱不惊”。
能做到这些需要多大的智慧啊!
这就是一辈子的修行。
如果我能站在更高角度看待问题,能从第三者角度看待自己,是不是就能减少我的患得患失呢?
也就是从能力,觉察力上提升自己,减少自己的烦恼。
3、以身为天下:如果一人能很好的尊重自己的生命,反而能推己及人,管理天下。
老子将所有落脚到“自身”。
尊重自己本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才是尊重自身,也就是“以身为天下”。
我们必须要有很高的自身修养,才能"以身为天下”。
再从第十一章看,我们要收敛“感官”欲望,做到修身,身正才能“以身为天下”。
如果孤立看本章,有些心术不正的人会以此来歪解此话。
”自身“角度出发也和当下一个观点“爱自己”很类似。
如果从自己的欲望角度出发就是自私。很多人从爱自己就表现自私,这类人我们都不喜欢,是低阶的“自身”。
不是老子说道从”自身“出发。
如果从克己角度“爱自己”是不是会让爱自己提高更高一个层次呢?
仅仅从阅读11、12章看,自身要做到克己,面对宠辱不惊。
自身品格高尚尊重生命自身,才可以推已及人。
反思:我要做什么一个样的人呢?(不展开写)
也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把“老子”作为孩子学习经典文学第一本书, 因为此书就是“修身”,正心才能走向外。
本章引起我们很多伙伴共鸣,也就是说这是大家共性问题。
我最爱说的话就是“人“的问题,几千年来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修心吧!
❤感恩爱学习的我,感恩阅读的伙伴,感恩创富读书会
因为每日坚持阅读让我又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