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百态,真实故事文艺家包罗万象

潘洵《汉水河畔》(学英语的故事)<11>

2018-08-07  本文已影响60人  fcef64b584a9

11 人生启迪

成长的烦恼人皆有之。人生的轨迹究竟操控在谁手里呢?

我外婆虽文化不高,却很有见识。她说过:“婴儿出生时,屁股上有一块巴掌大的青痕。那是阎王踢的一脚,把人送到阳间受苦。”

我不解地问:“难道人活着就是受苦?”

“是的。人脸就是一个‘苦’字。眉毛是草头,眼睛是一横;鼻子一竖,下面一个口。”

爷爷不赞同:“屁股上的痕印说不定藏着一个人的全部生命信息。可惜的是,我们还无法破解。”

我后来认定,那块印记就是生命条形码,由造物主掌控着。

我父亲有他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成长,好比种树。人只负责栽种与浇水。至于树怎么长,那是老天爷的事。”

我妈认为:“栽种和浇水是外因。生长是内因。”

还是所罗门说得好:“智慧如财富一样,是个好东西,使见光者受益。”

诚然,人见了光就有了悟性,心里亮堂了。受到启迪,再去学习,由内而外产生爆发力,不可阻挡;因为契约、捆绑,去学习,是由外而内,是一种挤压。

果效大相径庭。

我从小接受家庭熏陶,后来又成为艾如冰的徒弟,是学了好多年英语。真的学好了吗?没有。因为,我还不会自觉地去求知。

这好比信仰。有的信徒当着人是一套,背着人又是一套;有的信徒当着人背着人始终如一,因为他的信仰是从心发出的。

每人必有的胎痕

转眼1978年过去一半。人生舞台上的各个角色都有变化。

罗水生因为偷窥引发火灾,被开除党籍。本来事情不大,但他体壮如牛,在看守所不能忍受欺负,把号子里的老大打成残废。结果,数罪并罚,在监狱里真正当了几年老大。

这时,艾如冰就读武汉大学哲学系。

罗小丽渐渐融入了城市生活。她比我小两岁,属龙,和我在一个学校读书。我读高一,她读初二。

那个时候,家里穷,负担重。父亲月薪36元,我母亲32元。三个孩子要做新衣服,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国防开支。母亲主要为她缝补衣裳。不经意间,这女大18变。罗小丽出落得亭亭玉立。她手脚麻利,放学后还去接读小学的Linda,帮着母亲买菜,洗衣,做饭。

她逗得我爷爷开心。爷爷就收她做了关门弟子,教她英文,取名Lily。

遇到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她还惦记着外婆,常常给她送去。

纯朴的罗小丽

由于同在武胜路新华书店背后的‘五七’学校上学,我和Lily每日出双入对。街坊邻居有人逗我:“哎呀呵! 潘洵,从哪儿弄来这么漂亮的女朋友?定亲了吗?”

她嫣然一笑。我总脸红,对人解释:“不是女友,是远房的亲戚。”

有一次,艾如冰听到这话,提醒我道:“什么远房亲戚,就是一保姆。”

家里人多了,房子也不大。虽然热闹,休息和学习都受到影响。我把自己学过的基础英语又教Lily,花了很多功夫,结果自己期末考试不及格。

父亲看了我的成绩单,大发雷霆,要揍人。Lily见状,去爷爷那里报信,搬来救兵,还把外婆惊动了。

爷爷赶到,说:“你敢打孙子,我就打你!”

我父亲理直气壮:“打是爱,不打是恨。打他,他不至于死。”

爷爷寸步不让:“你若打你的儿子,我就打我的儿子。”

我是外婆一手带大的。她从不娇惯孩子,说:“责打生智慧,放纵不成才。”

爷爷说:“动武能解决问题吗?”

争来吵去,最后,大家恢复了平静,一致决定:暑假去桂林旅游。

桂林的象鼻山

我们留下Lily看家,照顾爷爷和外婆,就登上了南下的列车。

姑父时任桂林市旅游局长,姑妈为市政府一招党委书记 。

“桂林山水甲天下”!

恐怕当时来华旅游的外宾,半数云集于斯。我们一家四口有机会参加外事活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着实让我们好好开了一趟“洋荤”。

一天,晴空万里。我们登上一艏豪华游艇,从象鼻山出发,沿清澈透底的漓江顺流而下。姑父的司机驾专车在终点站阳朔镇等候。

姑父靠在游艇护栏上,指着象鼻山周围清澈见底的江水,饶有兴致地吟起诗来:“水下有明月,明月水上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一位站在身旁的老外问:“You are reading a poem, aren't you, your excellency? Do I have the honor to share it?”

姑父回头,未见翻译,便对我说:“你是个高中生,把我刚才几句诗翻给他听。”

我想了想,翻译道:“There is a moon beneath the water. The moon is floating on the water. The moon still stays there while the water is flowing. The water keeps flowing even though the moon has gone away.”

老外似乎明白了,说:“That's fine. Thanks.”转身离去。

不知翻译何时过来的,他说:“这孩子不错,能够翻译诗词!”他对我说:“不过,我听你翻译的句子中,相同的词重复太多。moon用了四次,water出现三次。这是语言措词中的一大忌。你能否让moon和water在只使用一次的情况下,把这首诗再翻译一遍?”

我摇摇头。

那位翻译脱口而出:“The water keeps flowing even though the bright moon which seems to stay down and float up disappears.”

我不得不心悦诚服,但还是有些理不清头绪。那位翻译解释道:“The water keeps flowing是主句。even though the bright moon disappears为从句。which seems to stay down and float up是后置定语从句,修饰moon。这样处理,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

我坚持要记下这句话。那位翻译为我全文照写。姑父千恩万谢,待他走后,对我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吧?”姑父又仿佛自言自语道:“要想出人头地,得有本事才行喔!”

我低头不语,在想:怎么学了英语这么些年还差这么远?

畅游漓江

船上除他们一行人、工作人员、服务员外,几乎全是花花绿绿的外国人。叽哩哇啦的交谈声冲耳而来。有的工作人员、服务员对答如流。我好不羡慕!姑父的话犹如千均重锤,砸得我心情郁闷。

午餐过后,我坐不住了,便楼上楼下窜。不料,背后传来一连串的英语祈使句:“Hay, little boy. Come along. Do me a favor.(嘿,小鬼,过来。帮帮忙。)”

蓦然回首,我看见小卖部柜台旁站着一位洋老太太,便用手指自己的鼻子示意。“Yeah, you.(对。你。)”她转身指着售货员,对我说:“She made me confused. You're a student, aren't you? Do you speak English?(她简直让我弄不懂。你是学生吧?会讲英语吗?)”

老太太说得太快,我没听清,道:“How do you do?(你好?)”

她脸上即刻掠过一丝不悦,显得无可奈何地说:“Tell her that I'd like some paper fans dotted with Chinese paintings and handwriting.(告诉她,我要买几把有中国字画的纸扇。)”

面对这位傲气十足的洋太太,我乱了阵脚,不知怎地又牛头不对马嘴地飙出一句:“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

没想到她竟然火冒三丈:“Well? Is it necessary to know my name before you can help me?(咦?难道先弄清对方姓名才肯帮忙?)”

我如雷灌顶,简直懵了。好在一位会英语的服务员及时赶来解围。我趁势逃遁,不过身后断断续续传来她的絮叨:“Sounds really unreasonable! I thought he was from some school. When I was in Hongkong or Singapore all were quite different. It is as easy as ABC.(岂有此理!我以为他学过些什么。在香港、新加坡情况大不一样。真是目不识丁!)”

妈呀!我就听清了ABC三个字母。难道她说我要从ABC学起?我就差到如此地步?这岂不丢中国人的脸吗?我要是能理直气壮地与她用英语理论一番该多爽啊!

我灰溜溜地潜返自己的座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四口之家

从桂林回到武汉以后,我对英语的痴迷程度连罗小丽都觉得不可思议。

第一步,我把家里所有东西用纸条写上英语单词贴上,日日读,天天默。家里到处是标签。罗小丽戏称“天女散花”。

第二步,通背55000字的《袖珍英汉字典》,背熟一页,就撕掉,扔了。

第三步,3天3夜抄完借来的《简明英语语法手册》,结果过目不忘。

第四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广播讲座,并对着镜子如痴如醉地练习口语。

我坚持收听中央台英语广播讲座。我家买不起收音机,就用一个二极管,通过自来水管接地,用铜丝缠成一个简易蜂窝状天线,接上耳机收听广播。可是,多个电台同时进行,无法调台,却练就了我在吵杂中极高的听力分辨能力。

这一发不可收拾。英语水平一路攀升,高二下学期便坐上全年级头把交椅。第一次参加全区单词默写比赛,轻松夺魁。参加省市竞赛名列前茅。高考前夕,被录入快班,还成了英语科代表,成了老师的小助手。

有一次,英语老师生病,我给同学讲课,成了一段佳话。2018年7月,定居在美国波士顿的胡志成发微信给我:老潘,你对我初中时学英语的兴趣爱好有决定性的影响。那时的兴趣一直延续到大学研究生,到工作,直至定居美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