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Editideas(辑思编译):综述类文章赘语太多,这些改进方法

2019-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Editideas辑思编译

一直以来,辑思编译都致力于帮助中国作者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同时我们也愿意帮助广大作者解决投稿时遇到的困难。众所周知,准确的语言对于科研成果的阐述至关重要。但对于很多中国作者或者其他非英语母语的作者而言,经常会在论文写作中出现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表达。

为此,我们特别策划了一系列由期刊编辑撰写的英文学术论文写作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年轻科研人员在向高质量国际期刊投稿时避免因英语语言表达不佳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优化论文发表流程,提升学术产出质量以及扩大研究影响力。

综述类论文是指就某一时间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今天,期刊编辑就来告诉大家在撰写综述类论文时如何避免过多的赘语。

虽然冗长的句子在语法上不一定是错误的,但读起来了无生趣而且非常晦涩。如果你正在撰写一篇综述类论文,那么你的主要目标之一应该是撰写人们真正能读懂的文章。你的工作就是让大量多元化的读者群体可以读懂所选的主题。

我们列举了一些Trends in Biotechnology收到的稿件中的的赘言实例(匿名)以及如何改进。

名词化

顾名思义,名词化是将某个词语(通常是动词)转换为名词的语用实践。于是,赘言就自然而然地接踵而至,因为需要使用新的(通常是不太生动的)动词来使句子在语法上正确。名词化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赘言形式,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均会严重渗透到综述类稿件之中。我甚至怀疑某些作者认为这种写作方式更显得具有科学正规性或权威性,对此本人不敢苟同。

请看如下这个例子:

"The enrichment of the bacterial culture was achieved…"

这句话采用了“enrich”这个非常好的动词,将其转化为名词“enrichment”,然后使用 “achieve” 这个平淡的动词以填补其位置。

其实,这个句子更加简洁和引人入胜的版本可以是"The bacterial culture was enriched…" 请注意,这种现象与句子的语态无关:无论罗嗦亦或是简洁,均采用了被动语态,如此看来,你更青睐于被动语态,有可能是使用被动语态可撰写出或多或少更为生动的句子。

一个更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

"It is vital that preservation of the matrix constituents is done."

对于刚刚了解到基质、成分及其保存重要性原因所在的读者而言,这句话涉及到一个复杂的科学话题,并添加了许多无关紧要的词语,即便是完全放弃这些词语,你也不会愧疚。不妨这样写"It is vital to preserve the matrix constituents" 甚至还能更简洁地修改成 "The matrix constituents must be preserved."

以下是我在处理稿件时每周都会见到的案例,以及我所给予的措辞建议: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改成 "understand";

"Provide a reduction in"改成"reduce";

"Has an effect on"改成 "affects" ;

"For the operation of"改成 "to operate";

"In a recent study, it was determined that"改成 "a recent study determined"。

可删除的表达方式

其实,之所以出现赘言均是出于善意。我尊重作者通过其文章介绍重点、章节之间的转承启合、及其引用的各种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引导其潜在的读者群体。

毕竟,Trends系列期刊的核心原则之一就是,综述类论文不应仅仅是收集成果,还应该旁征博引,给予洞察和见解,以及综合各种信息。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用不必要的表达方式来介绍重点,这些表达方式反而会因为一连串言之无物的文字而妨碍你所给予的实际洞察力。也许这种遣词造句中最流行的例子是"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 或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当然,我理解其意图:作者试图强调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但你提到某一观点这一事实本身就暗示着你认为这很重要。无须写出"we must mention that there are complex regulatory issues," ,而只是说 "there are complex regulatory issues." 即可。

这里有一些其他的、可能会含糊而不是强调意义的单词和短语,可以放心地删除:

"It is well understood that" 或"It has been previously determined that"。在此,我建议引用一到两篇文献,以便读者可以准确了解之前的确定之处。如果其确实是你研究领域中的基本原则,那么最近的某篇文献应足以作为引用说明;

上述表达方式的更极端的版本:"It is important to be aware of the fact that..." 彻底删除这一表达方式并不会改变文稿的含义,反而能让读者更快地吸收其科学内容;

"A study by Morford et al. found that…" 在这里,我将要再次删除这个表达方式,只是引用该项研究,在继续行文。 但如果Morford等人在你的学术领域中是家喻户晓的,如果没有他们的研究,你的领域就不会存在,并且不直呼其名会有悖于当前惯例,你可以考虑更直接地表示为"the study by Morford and colleagues found…";

"Successfully," 比如 "Park and Kim successfully applied this algorithm." 当然这是成功的, 如果不成功,你不会在你的论文中予以引用! (如果其不成功但仍然可以发表,那可能是一个更有趣的故事)

能用一个字就别用五个字

我想要强调的最后一个范畴是作者认为有必要使用多个词汇,但其实只需一个单词就足矣的情形。这不仅仅限于综述论文,因为就快速减少字数而言,这可实现最大程度上的“物超所值”。

"Due to the fact that" 可以改为"because";

表示可能的表达方式"Are able to" 或 “is able to" 或 "has the ability to"一律改成"can"—“能”。这是我最喜爱的词语之一,因为这个词在英语(和其他相关的、诸如荷兰语等日耳曼语系)中显得很酷,我们可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所有此类的想法;

而最后,在我所编辑的某一篇稿件中,有可能“独占花魁”的赘言是:"have been found to be able to" ,其实,这可改成一个字 "could",字数减少了80%以上!

我希望以上这些建议有助于使你的综述稿件更加简洁和以读者为中心,而且能更多地赋予你自由,以在文章中纳入更多令人振奋的科学内容而不是堆砌辞藻。

Editideas(辑思编译)为中国科研学者提供SCI/SSCI/EI论文润色、学术翻译、投稿预审、目标期刊选择和学术推广等科研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