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成熟是接受。

2017-07-30  本文已影响29人  二恬

今天看了最新一期《圆桌派》,对话马伊琍,讨论成熟是什么。

一直很爱看访谈节目,因为剪辑过后的节目里,言谈之间,可以获得很大的信息量,了解一个人,一段故事,感受不同的视角,刷新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里,对自身的提升是蹭蹭往上窜的,很过瘾。尤其是看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较为欣赏的人做访谈,犹如获得远方高师的指点,收获知己谈心,又能收集储备很多素材,实在是开心又划算。

这一期主要讨论的是“成熟”。窦文涛主持,马伊琍是主要嘉宾,还有马未都老师和潘采夫老师。四个人的年龄段有所区别,但都是成熟段正在时之后的阶段,讲起来自是很有人生体会,对我们这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很有指导意义。

开始的时候,谈论到了孩子的话题。马伊琍讲到,有了孩子之后她才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变得不那么苛刻。

后来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窦文涛问,“你以前在什么地方苛刻呢?”

马伊琍说在片场她会眼里揉不得沙子。直到后来理解,灯光、道具等等他们可能只是把在片场当做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怀着这份心情,就懂得要给人家犯错的机会

从苛刻到放下这种苛刻,其实就是一种接受。

紧接着窦文涛说,成熟意味着就得接受不完美和不如意。接受父母不愿意花钱请保姆,协调保姆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在中间夹着压力非常大;接受年华易逝,容颜易老;接受体力衰减之后的力不从心……

这也是我最近很有感触的一点。

看武志红老师讲婴儿的心理状态,就是全世界都围着自己转。所以不开心了、饿了就哭,开心了就笑,简单直接。

但这并不是成人世界的法则。

成长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受以前不能接受的东西。不变是相对的,不接受更多是嘴硬,因为除了接受,生活很多时候并不会给你选择的余地。

可以选择的有口味。比如我自己从小时候闻到羊肉就跑,变得嗜好这口;从不吃芒果,到尝出它的果肉香甜。

而更多的时候,向前生活就意味着接受。

接受投出去的简历不一定有理想的回馈;接受发下来的薪水支付不了自己的开支;接受自己还没能到达自己期望的水平。

接受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奔忙;接受以前熟络的朋友渐渐少了联系,只是朋友圈点赞和寒暄;接受自己的心也终究放不下那么多人。

接受憧憬长长久久的恋情终于走到了结尾;接受遇见的人时间不恰当;接受曾经埋在心底最深处的那个人终究是形同陌路,说不上一句“你好”,也无法抱一抱说“再见”。

而更多的时候无法选择就在于必须选择

火车的轨道,左边是三个人,右边是四个人,怎么选都是伤亡惨重,但没有回头路可走。

这种接受或许在年轻的视角来看很窝囊很憋屈,却是岁月给你的功力。生活里的小事,潜藏的不顺可能不易察觉,但大事的冲击会给人一次重塑。

不得不接受社会对自己过失的惩罚。

不得不接受最信任的人欺骗、背叛了自己。

不得不接受病魔的侵袭,接受至亲至爱的离去。

没人教会我们怎么告别,怎么面对伤害,怎么在措手不及的时候将生活撑下去。打掉牙和血而吞,没人能替你。

《奇葩说》最后一期导师和奇葩之王对战,讨论成长,辩题是“我们最终都会成为自己讨厌的人,是一件坏事么?”。罗振宇老师最后的一席话看的全场动容,我自己泪奔。他说“成长就是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你爬出来了,叫成长。每一个击碎你的东西,要把它捡起来拼凑成新的你。”

最后他引用莱奥纳多·科恩的一句经典,“万物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接受于我们而言就是这样的存在。因为怀抱着所有的经历走下去,所以不能嫌弃自己,不能任性的放下一切。要接受这个全新世界里不同以往的自己,哪怕别人不理解,但至少自己要知道,走了这么远的路,是多么不容易。

也接受,世界里那么多无能为力。这是世间的考验,是成熟的通关游戏。

这份接受不是认怂,而是有了枷锁之后,更豁达通透之后,被束缚着跳舞。只能在这个范围、这个舞台上舞蹈,你知道你拼尽全力,你知道你舞姿飞扬,你知道你在争取更艰难的更大范围的自由。

这份自由下的艰难,是你独有的勋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