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者贡献,才有存在价值 - 草稿
因为他者贡献,才有存在价值
【阅读时间】20240322
【阅读书目】《被讨厌的勇气》
【阅读内容】152页到160页
【金句摘录】
1.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2.自我接纳是真诚地接受不能交换的这个“我”。他者信赖就是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
3.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4.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5.他者贡献的意思并不是自我牺牲。阿德勒把为他人牺牲自己人生的人称作过度适应社会的人。
6.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
7.只要拥有了奉献精神,眼前的现实就会带有截然不同的色彩。
8.无论在什么年龄,人都可以改变。
【阅读感悟】
因为他者贡献,才有存在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AI技术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工业生产需要机器人,家庭生活需要机器人,很多人力不能解决或者是不愿意解决的问题,都交给机器人去完成。然而最近我却听说了一款“笨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什么也不会做,只能坐在主人的身旁陪着主人。他能看懂主人的表情和情绪,主人高兴,他就高兴,主人伤心,他也跟着伤心。它有触感识别技术,所以可以感受到你对它的拥抱和抚摸,并且能作出回应。你摸摸它的头,它的眼睛就会眯成一条缝儿,你把它举起来,它会惊奇地睁大眼睛。他会对主人提出要求,比如摸摸我的头,带我散散步。
这么没用的机器人,是不是没人购买呢?事实恰恰相反。人们争相购买。它的卖点,不是用AI来帮助人类,而是用刻意制造的“不完美”,来激发人类的帮助欲,实际上就是他者贡献。
主人花了大价钱买了一个新主人,抚摸她,陪她聊天,陪她散步,主人没有专取到任何报酬,但却乐此不疲。在这个过程中,主人体会到了“我对他人有用”和“我对他人有用”的存在感。
今天听了张文质老师的家校共育课堂。答疑环节,一个老师问到:他不知道怎样来平衡家庭中教育自己孩子和工作中教育别人孩子的关系,哪一个应放在第一位呢?
张老师给出的回答是,首先是自己的孩子。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养育孩子都是你的第一责任和义务。
在越小的共同体里,个人的价值越重要,我们要平衡他者奉献和自我享受之间的关系,过度他者奉献是自我牺牲,没有他者奉献是碌碌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