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想法

教育随笔174:第一手人生

2022-01-25  本文已影响0人  qingqianshiguan

今天是2022年1月25日。

大概是从央视《百家讲坛》开始,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这样的二手学习,不读原著,似乎旁听完某位的解读,便通晓了整本书一样。毫无疑问,不可能存在这样想当然的事情。

在公众号看到某公众号有某本书的领读活动,我很诧异。读书到底是一种脑力劳动,无法炮制,只能涵泳内化。只要识字,就可以独立阅读了,再者,还是通俗读本并没有太多的学术名词,实在是想不通领读的必要在哪里。说到底,这样的活动有市场,还是读者群体太浮躁,太功利,不自信。一本好书的价值,是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味的,妄图通过某某的一次直播完全领会,是为浮躁;说功利,其实是读者的从众心理在作祟,毕竟领读者身上都有某些耀眼的标签和光环自己不具备,这种见贤思齐的意识背后深藏着的其实是走捷径的心理;说不自信,其实还是随大流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生怕自己错过了活动就掌握不到图书的精髓。

这样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些年数见不鲜,只是,我们要审慎,毕竟这不是第一手资料的学习。他人的解读必定受其本身的一些特质的影响,也必然会有局限。学习总是触诸思考的,而且也要有严肃的姿态,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去掌握第一手信息。要知道,再精致的电视节目也无法替代安静的书房。

愚以为,真正的更具有深度的学习可能更类似于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变化。因为,区别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核心是看有无新物质的生成。读书,如果不穷究其理、融会贯通,读了再多的书也不过是知识的堆积,无法形成思维的进阶,也就不会有新的观点、新的视野、新的高度。

所以,我主张读书要读原著,学习要躬身于实践,人生要过第一手人生。

也许有人会诧异,难道有人过得是第二手人生吗?是的,不仅如此,有人甚至过得是第三手人生。那么,何为第一手人生呢?第一手人生是说,凡事不迷信他人、不盲信权威、不特立独行、不夜郎自大,守护心中的火焰,为自己而活,坚持梦想,坚守情怀。

第二手人生就不一样了,那更像是别人眼中的人生,语焉不详。

既然要过第一手人生,我们就要有接地气的学习姿态,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这个喧嚣的人世间信奉宁静致远,在工作上不浮躁、不短视、不媚俗,踏实做事,虚心学习,坚持走自我成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情怀这个词可能早就被用滥了,但我还是要说。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情怀还是不可或缺的。它也许并不能暂时给你带来福利,却能让你自有一种高度,长此以往,久久为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