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地变老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还是挺有感触的。
八十年代的琼瑶女主,甄嬛传中的太后刘雪华,参加了一个综艺节目。这个节目,让几个漂在外地的年轻人,住进了几位独居老人的家,记录他们一起生活的状态。其中一位独居老人,就是刘雪华。
这个昔日的大明星,今年已经62岁,老公离世了,又没有儿女,近十年来一直独居。她平时不出门,没有工作的时候,就一边看电视一边用手机打麻将。
她不会上网,不会用智能电器,手机只用来打麻将和打电话。电视也只会开关机,一旦有人动了设置,她就调不回去了。
节目里有很多这样的场景,让人惊讶之余,又有点感慨。刘雪华出道很早,从小就独立,还是一个大明星,赚钱不少。她接触的东西、生活的环境,应该比大部分人都更丰富、更新潮。可是,62岁的她,也已经跟社会脱节了。
……
最近几年,常有类似的新闻出现:老人不会网上挂号看不上病;不会手机支付买不了东西;不懂健康码上不了公交车回不了家……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正以指数函数的加速度淘汰着上了年纪或学习能力不够的人。
过去的几千年里,老年人都是智慧的化身。那时科技发展如此之慢,由时间堆积起来的经验就成了很宝贵的财富。什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警句比比皆是。
那时候,有了年纪是很体面的事情,意味着你可以充当年轻人的导师和领路人。大家都往老成的样子打扮,生怕别人说你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近一二十年,科技创新一日千里。上了年纪,在很多年轻人的眼睛里,就意味着过时、守旧,学不了新东西,马上就要被这个社会抛弃。
可悲的是,很多老年人,和半老不老的人,正印证着这种偏见。他们沉醉在自己的舒适圈里,缅怀着已经过去的当年,对一切新生事物,半恐惧半不屑,退避三舍,用过去的经验来磕磕绊绊凑凑合合地应付现在的日子。
对年纪太大的、知识水平很差的、或是无子女的独居老人,我们不能苛求。对他们遇到的困难,社保部门应该帮助解决。
对能读书识字的,有儿有女的老人,做子女的应该负起责任,帮助老人学习现代社会必须的生活技能。老人自己,也不能固守老黄历,摒弃怕动脑怕费事的老习惯。
我爸,83岁,网上炒股不亦乐乎;我妈,78岁,网上购物、群里抢红包,手速飞起。开始他们也是千种不会万般不愿,而且讲过就忘。架不住我复读机一样的来回唠叨,把步骤一步步写下来让他们照做,现在终于基本出师,日常需要的都会了。
我爸常常得意地告诉我,隔壁家老那谁,连扫码支付都不会,绿码也不会弄,超市都进不去,他家孩子也不教教他。
……
现在的我,人过中年,记忆力、理解力都有所下降。我时时警惕、处处留心,保持对新事物新科技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希望自己不要被瞬息万变的时代甩下太远,争取能体体面面地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