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惯践行营【1000天,写本书】文章专辑

如何给孩子报兴趣班?@三七写作营

2020-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敏贞微习惯

周一上班,多少还是会有节假日综合症的。

这不,今天一回来,就跟内勤的总监,聊了1个多小时关于小学孩子兴趣班的事情来。

(期待这篇写作不会被领导发现哈,哈哈哈哈……)

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是每个家长的毕竟纠结过程,所谓的选择困难症,在这个赛道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想把跟总监聊天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让小学阶段的家长,有一些好的准备。

至于初中高中阶段,我确实还没经历,而且对于兴趣习惯形成的阶段来看,我也感觉有点晚,所以建议趁早,为自己家孩子谋划未来。

首先,大部分家长给孩子报补习班,都是家长的心理喜好。

我们总在对比,某某家的孩子英语100分,某某家的孩子这个学期又得了第一名。我们总在焦虑,自己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落后太多。看到A君学舞蹈,也给孩子报一个舞蹈班;看到B君学编程,也给孩子报一个编程课。

小学确实是一个起步阶段,孩子的选择能力太弱了,我们必须帮助筛选,并且选择一条家长感觉是“光明”的兴趣班大道,让孩子跟随你的决定来发展。

第二,就近原则是选择兴趣班的首要条件。

孩子参加兴趣班,首先考虑的就是接送问题。

上课时间是否跟其他时间能合理安排?接送是否方便?交通是否便利?家人是否能给予帮助和配合?等等。

为什么很多家长都要选择学区房?因为教育资源是有倾斜的,都会往教育资源好、社会条件好的配套。

好的学校,附近的补习班、兴趣班的资源也特别多。

总监说:“语文的阅读、写作需求,数学的逻辑思维、奥数思维需求,英语的自然拼读、口语表达要求都是学校三门基础学科的进阶。有条件的家长,都会选择放学后,加一两门基础学科的进阶学习,目的就是打牢基础,并且从小养打好基础学科的得分率,这样跨界发展其他兴趣,如美术、音乐、武术、围棋、体育等,才不会影响正常学科的发展。”

听到这里,我不仅感叹,自己为孩子谋划得太少,缺少长期主义思维。

所以,盘点一下学校和家附近的补习班、兴趣班的教育资源,也是为孩子打牢发展基础的家长功课。

第三,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

孩子在不同的生长年龄段,有不同的特征和需求。作为家长,不能让孩子一下吃成大胖子,必须一口饭一口饭地吃。

一年级,是幼小衔接阶段,最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培养孩子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养成一种好习惯,对孩子终身的发展规律都是有非常可观的回报。

所以家长的压力自然而然就大,不管要辅导家庭作业,还有思考孩子发展的规律,寻求自家孩子和兴趣的出发点,还要陪着孩子一起做兴趣,家长真是一群伟大的群体呀。

除了一年级,二三四五六年级,同样也是需要发展习惯的。同时要针对孩子的身体发展规律来发展兴趣。

虽然有很多人都说,一回生两回熟,例如跳舞,多跳多拉筋,多练习就可以啦。实际上,有些孩子身体上就不能接受旋转带来是眩晕感,拉筋带来的蹦拉感。

第四,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第一点就提到,家长喜欢用自己的心理喜好来衡量孩子的兴趣发展需要,其实我们忽略了孩子是有自主选择权,他们已经有辨识好坏、喜欢和不喜欢的初阶意识。

我自己很看好编程、数学给孩子带来的思维建模能力和逻辑架构能力。儿子一年级就开始学了,在四年级的女儿同时一起上。现在看来,女儿对编程的敏感度非常低。

这个时候,一定要做交流。

我问女儿:“你是不是不喜欢编程?”

女儿:“是的,不喜欢。”

我问:“那你喜欢编程里面的什么内容?不喜欢里面的什么内容?”

女儿:“英文看不懂,数字太多,我不喜欢。但是里面的公仔我很喜欢,我把它画出来了,妈妈看像不像?”

是的,你看出来了吗?我女儿喜欢的是画画,她的视觉感很高,但是编辑能力差。我可以让她发展画画,并且寻找水彩画、国画、素面、漫画等不同形式给她尝试,让她再次选择喜欢的领域。

作为家长,我们都想还比比我们好,能得到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得到最好的知识,为我们争面子。

其实,只要给足平台孩子去选择,花2-5年深耕在一个兴趣点上,时间会回报家长的付出。

我35岁了,经历了一些事情,看透了一些规律,最终还是发现:慢就是快!

不焦虑,不迷茫,让我们一起设计自己看得见的美好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