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你是不是让孩子活在了你的期望中

2017-05-11  本文已影响36人  正宗毛利大五郎

今天看了海明威的《一天的等待》A Day's Wait,我突然很有感触。我见过太多的孩子活在父母的期望和想象之中,而不是真实的自我。如果允许我说的冒犯一些,我不仅见过孩子,还见过很多比我年纪大的人,甚至是爷爷奶奶,在他们身上我看不到成熟的影子,我只看到他们活在已经消逝的父母/祖先的期待之中,和用他们的期望值塑造他们的孩子。

我们去年在哈佛做交流项目的时候,请到了国际办公室的负责老师,他和同学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自己想出国吗?你们自己想过以后想做什么吗?不要活在父母的期望之中。“我看得出大家的眼神,应该是吃惊+振聋发聩,因为估计在国内很少有人会这样和孩子们说这些话。

前年在西安做讲座的时候,很多家长上来咨询孩子教育的具体问题,那些是幼儿园的孩子,我那次讲座完全是友情,作为双胞胎的妈妈,谈谈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在美国育儿的心得。好几个家长都觉得孩子的沟通问题很严重,而且觉得孩子远没有他们期望的坚强和独立,经常不明原因的闹情绪,但讲座结束后,我发现他们中的很多是抱着孩子一直到外面的停车场直接上车,孩子基本不用做任何事情。这样的孩子,真的能消耗掉每天所有的能量,然后独立吗?这样的家长,真的能放心的让孩子独立吗?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一样的个体,即便如摇摇晃晃是基因99%一样的双胞胎,他们的个性也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希望孩子优秀,在孩子身上注入了大量的心血,但有时候,真的,孩子对那种所谓的优秀是否做好了承担的准备,我们可能并不知道。英语里有句谚语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其实就是我总是看着别人的东西好,但是等你真的处在别人的情境之中,未必就觉得好了,而这个就是生活现实。

海明威的晚年是个悲剧,他的父亲从小用刚毅英勇的英雄形象来教育他,但是父亲最后的自杀也同样深深影响了海明威,他的婚姻并不幸福,他酗酒,他同样最后是自杀的结局,他的孩子更是同样遭受了这种强制人格影响的诅咒。这个看起来似乎和他的名望是个悖论,似乎什么都有了,但是还是深深陷入了巨大的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之中,所以《一天的等待》中的孩子,也许就是海明威自己。

这个世界太纷繁,我们总是希望我们的后人会比我们更好,更优秀,更幸福。但是,我们有没有真的去和孩子沟通,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去让孩子做一个真实的自我,一个自由的灵魂?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是否就算是拥有春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