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2018年的写作】 | 我用文字疗愈我的心
白岩松说:“这不是一个短跑的时代,而是一个长跑的时代,相当多的人正以短跑的心态和姿态参与其中,”
这可能会让你感到很麻烦,受到很多的困扰,因为时代的速度太快,我们都不敢踩刹车,于是焦虑成了我们的习惯,而我用写作来疗愈我焦虑的心。
当焦虑的心平息下来的时候,许多让你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好像很随便地找出了内心的答案,迎刃而解。文字对于我是一种疗愈的过程,更是人生的一种成长。
此图为临摹一、写作于我是一种疗愈过程
林清玄在《老实镜》里这样说:“这世界上没有会说话的镜子,“白雪公主”故事中的那面魔镜,其实就是心镜的象征,我们自心的镜子也可以说是“老实镜”。那些常常恶意轻蔑别人,不肯承认别人优点的人,并非真不知道自己的缺失,只是照镜子的时候不肯老实承认罢了。”
林清玄有一面老实镜,而我的老实镜是一张纸和一支笔,用来宣泄我的内心情感和审视自己的态度。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与缺点,就像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不如意的地方,事情不大,却是让人堵心。如果把事情说出来可能在大家眼里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当不如意的事遇到自己的身上,如乌云笼罩,怎么想都想不开。
我每次为事情难过或者焦虑的时候,都会找张废纸把自己想宣泄的事情写下来,刚下笔时,心中如有一团怒火在然烧,有种要把对方写死的想法,自己的眼泪甚至是不可控制的往外溢。觉得自己好可怜,觉得为什么倒霉的事情,不公平的事情都让自己遇到,在我写到一半时,我的情绪就已经缓解了许多,通过这样的书写,我看到了自己遇事不够冷静,如果等半分钟,也许只要半分钟,我就可以把事情看得更清楚,理解得更透彻。
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变成了温火,慢慢地我在想,其实对方也不容易,站在对方的角度,我可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其实事情也不是那么的困难,于我而言,并不是很不公平,想着想着,心里的温火只剩下弱弱地火苗,静静地看着纸上的字,读上两三遍,又觉得自己没有必要那么较真,那么介意,这种方式让我先看清了自己的态度,再分析清楚事件,而最终更能看清当时自己的态度,我的想法一再地发生变化,或许我可以把事情处理的更好。最后就把这张写满心情的纸撕碎,和坏心情一起丢进了垃圾桶。
一次一次地我用书写的方式,审视着自己,改正着自己,慢慢地形成我自己的习惯,用文字疗愈自己。
没有留下任何笔记的我,偶尔会在想,我是不是应该把它们留下,但是,我又希望把这些负面情绪通通清理掉。
2018年,我想把这些文字留下来,经常看看过去的自己,时而幼稚,时而可笑,时而沮丧,时而流泪,还有当时那些不成熟的想法,更多地是不断地改变自己,改进自己,审视自己的内心,诚实面对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学会了更多的理解与包容。
二、诚实面对自己的不完美,那是阳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
我喜欢随便的写一些文字,看到生动的文章,让我有了想好好写作的想法,而不再是一些只字片语和随想。我想写出华丽的词藻,唯美的语句,直达人心的情感,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想法是完美的,现实是残酷的,拿起笔的时候,突然写不出来了,勉强写出来的当然也不尽如人意,我有些懊恼,有些烦躁,于是,我拿出纸写到:“你怎么连文章都写不好呢?到底为什么呢?因为自己读的东西太少了,上学的知识,太微不足道了,而且还那么懒惰,不去学习,不去钻研,想些无用的事情……”看着纸上的字,分析自己的感受,看到了自己是多么的差劲,我内心有个声音告诉自己:“别气馁,先接受这个不完美的自己,然后再去努力。”
于是,我按照大家给我的建议,先去读书,有输入,再输出。我照做了,我读了叶圣陶《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他说写文章就是把你说的话变成文字写下来,首先话要说清楚。如何让自己表达的清楚,对方又愿意接受呢?我又看了《沟通圣经》里面写到,沟通不止是说话,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倾听。如果想让自己变成好的倾听者,首先要有真诚的态度,才能感同身受倾听他人的话语,做到有效的的沟通。看完《沟通圣经》再次阅读叶圣陶老先生《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时,我发现自己忽略了文中的一些内容,里面写到,好的文章可以没有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句,但是要有作者的真情实感,你真诚的写作态度,读者才能与你在文中一起产生共鸣。再次的阅读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无比的舒畅。
我很顺利的写出来《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的读后感,并得到大家的鼓励,信心倍增。(《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 | 写作就是在写你所讲的话)
写作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可是,在读书中我却找到了其中的乐趣和意义。
三、读书的智慧是读出了真实的自己
《培根随笔》里写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一次我在喜马拉雅上听书《资治通鉴》,卷一里关于智瑶的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同时,也给了我很多的触动。在我们的生活里,智瑶的这种自以为了不起,说话狂妄自大,不懂尊重别人的人到处都是,于生活中,工作中。我翻开了《资治通鉴》的书籍把卷一反复阅读不下10遍,并写下了读后感,在读后感里,我写下了公司的事情也看到了生活中和工作中的自己。““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所以,公司建立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我要遵守好公司的制度才可以,而领导呢?要以德取天下,德行比有才能更能让你走的更好更远。
不止是《资治通鉴》对我的启发启示,还有人物传记的书籍,给我带来的内心震撼:例如《苏东坡传》中,苏东坡一生起起伏伏,总是心胸豁达,可我在书中还看到了在他小时候母亲对他的教育。
《李清照评传》中,李清照是被公认为才女,可以依然没有过好自己想要的人生。而我在书却领略了她的自我个性。(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李清照)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里,我看到了人的多个维度,多个层次,多个不一样的起伏人生。
我很喜欢其中一本人物传记书是罗银胜写的《杨绛传》,钱钟书临终前对杨绛说的最后一句话:“好好活!”望着妻子哀痛欲绝的面容,不希望她萌生与自己天堂相见的想法。用最后的气力,虚弱的声音说出“好好活”。钱钟书的呼吸停止了,杨绛亲吻着他的额头,久久的贴着他的脸颊。
我仿佛置身在其中,亲眼看着这样的画面,并哽咽地说不半句话来。
自己不停地使劲呼吸,还是感觉呼吸不畅,想放声地替杨绛先生大哭一场。
当钱钟书的遗体送进火化间,杨绛把白布掀开,仔仔细细地凝视着钱钟书,帮他摘下眼镜后,目视遗体被推进了火化间,当火化间的门关上时,旁人劝她离开,她说:“不,我要再站两分钟。”
此时,我再也读不下去了,内心感情犹如惊涛骇浪,一浪一浪地抨击着我,心都感觉要碎了,很疼,疼到无法呼吸,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流。
于是,从那时起,我脑海里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你是我心底深刻的烙印,你是我眼中唯一的身影,你是我梦里重复的故事,你是我耳边辗转的叮咛。这几句话像极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离别的画面,而这画面一直都在我脑海里,从未离开过。
我用生涩的文笔,和不成熟的情感写下了我对他们的喜爱和敬重之情:
《杨绛传》 | 你是我不期而遇的温暖,我是你生生不息的希望。(一)
我在每读一本传记时,读的不是我增加了多少别人不知道的常识,知识,读出的是一个年代,一段历史,一份情感,一个人经历悲欢离合。初降人世,睁开双眼,去了解人世间,倾情出演自己人生的舞台剧,直到某一天没有预见地离开这个世界,留下长长的回忆。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有太多事情都太不值得一提,莫名的烦躁,无辜的抱怨,歇斯底里地喊叫,自私自利地活着。书里给了我太多的启示,告诉我的不止是一些经验,展现给我的是真实生活的画面,生活其实一直都那样,从来没有变过,想改变生活,就要改变自己,然后去行动。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很渺小,也很伟大,很不值得一提,却又独一无二,唯有经常审视自己,不停地纠正自己,像《资治通鉴》说的那样,“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像曾国藩的吾日三省吾身,等等。所以,不要丢失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前行,保护那颗健康的心脏,才能有更加成熟的心智,终身成长。
在平凡的世界里,普通的生活中,一样可以写出人生最真实的自己,那里有诗和远方,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许你不曾远行,但是书中会让你领略到这一切。
于是,我想把藏在我手掌心里的流年,变成文字,写进我的文章里。
随着年龄增长,对于看事情,看问题角度都不一样了,但是,烦恼依然是存在的,我开始可以慢慢地用文字和自己对话,让自己对一些事情释怀,我会一直努力写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真诚的文字。
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个不断疗愈自己内心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短跑可以马上看到终点,更不能马上知道结果,这件事是一个长跑项目,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场马拉松,终点可能很遥远,可是,在奔跑的时候就能看见自己不断地成长。这些过程全部藏在了我的流年里,于是我想把流年写成文字,变成我另一种人生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