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又熟悉的《长安十二时辰》
一.谈谈历史人物
在经历长安十二时辰之前,杜甫、岑参、贺知章,还有李隆基、太真、安禄山、史思明等人还算熟悉.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至于李隆基、太真两人可能有些陌生,但换作唐玄宗,想必各位与我一般是分熟悉,至于道士太真,便是和唐玄宗颇有关系的女子,杨贵妃,真名杨玉环.
安禄山,史思明两人也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 "安史之乱"做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大家必定是成熟于胸,而此两人便是其中的罪魁祸首.
书中还有名唤元载之人,是十分耳熟.每每读此名字,就似曾在何处见过一般.但至到读完全本也无法想起为何熟悉,于是为解此结也是自我安慰道,"也许在哪个不知明的电影中看过,此时早已忘却剧中内容!"弥补了这一心头缺憾之事.
至于李泌,李林辅,李亨,姚汝能等历史人物盖是不知,初以为是作者私自杜撰.但事实证明,如此多的书中人物竞都是历史人物,且多数赫赫有名.
贺知章,杜甫,玄宗,杨玉环等人自不用多说,元载,王韫秀,姚汝能等人居然也都是颇有名气,甚至后为达官显贵者.
但意想不到的是,做为死囚以戴罪立功之身存于剧中的张小敬,也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虽不具显赫明声,但也于姚汝能所做<安禄山事遗>中名留青史.
书中所述马嵬坡之变中提到名叫张小敬的骑士,描述大抵如下,"忽一壮士名唤,张小敬者;提弓卧马,一骑冲上前去,开弓便射杀了那杨国忠于白马之下;紧接着手起刀落,杨国忠早已身首异处”.
不得不佩服作者对于每个人的布局,此类史实新说真是无多虚构任何一人,一出又一出的精彩陈献令人目不暇接.
当然至于龙波,闻无忌等人,我已再无所可考,作者带给我的惊喜已经太多了,到此我的考究已经心满意足.
二.谈谈剧情推动
对于剧情的发展,我本着既然是半个历史剧,那么精神和主线一定是与史实相同的,所有注定的史事也必将会发生.
带着此种史事必然发生的情节,在剧情后半段,被作者无情的节奏带了一波又是一波,以至于最后已经放弃了猜测谁是主谋这一悬念.通俗的来说便是,"您爱怎么带就怎么带吧,我就带着眼睛看便好了!"
对于突厥的右杀贵人这个明谋几乎从剧集一开始便是明显于眼前了,一个个导向所有一切的证剧,都指向着右杀贵人. 但至右杀贵人之死时,一切开始变得无法预料!
龙波是谁?!!虽然开篇已有提及,但剧情精彩之片便在于,这主谋居然另有身份并且和张小敬有着过命的交情,不禁让我又多了一个疑问,在过去的时间里他们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龙波?!! 不!! 应该称呼第八团的萧规.
当蚍蜉组织浮出水面之时,大家却忘记了这个组织如此穷困潦倒,背后难道没个人引导?
先是所有矛头指向太子,李泌心里千万个不愿意的想着,太子独自在席间撤了出来, 这不是明显的弑亲之举吗!作者再用了玄宗和太宗的玄武门之后,玄宗的什么,什么两个事,告诉我们太子有这样的血缘传承,这样的事情还真是干的出来 的.
当真相大白之时,李泌想到的是蚍蜉那个亭子,这一切都指向右相李林辅,果然在右相居然也在席间离开了, 这下真相还不明显吗.右相从头到尾便与之为敌,扣押张小敬,接管靖安司,哪一件不是赤裸裸的争权夺利之举.
然而,当李泌听到李林辅,"这样做对我有何益处",原来这仍不是主谋.
而此刻萧规已死,张小敬已经得到了真相,但因为种种原因却必须要亲自告诉李泌!!
但李泌又得到了安禄山这么一条线索,结合之前蚍蜉说过的一句"安节度使是个好人,只是那总兵使坏"这句,再和着"安史之乱"这样的名声.
趁着李泌的追查,看着安节度使的管家遁逃,私以为剧情已经接近尾声,这个凶手和这个主谋便是安禄山,而接下来便会讲述安史之乱开端,以此全书做结呢,窃喜着种种迹象印证了我的结论时. 想不到此刻安禄山的名字只是惊鸿一瞥.
张小敬终于和李泌相见了,而这一切都是靖安司一切最有权利者所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谁不惊叹,这可是贺知章,作为最后的弑君主谋,贺家的人是会给你起官司的! 你这是污蔑,纵然是小说也不可行.
那主谋需要一个人,如果他是虚构的,那一切都符合历史了,没有真正的主谋,却有万千事件因此而联动.
自贺东引爆火雷之时起,这十二时辰的一切都有了定数. 张小敬要的真相是贺东,而李泌要的真相是封大伦,天下要的真相也要是封大伦.
如此,一切皆可考一切又皆不可考. 真是如梦如幻的长安十二时辰,真切厮杀了一翻痛愉快痛快.
如同项少龙之子,小羽喊出,"父亲我要像天上的雄鹰一般在天空中翱翔!我要叫小羽,以后我的名字便是项羽!"
项少龙思索到:"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西楚霸王,自刎乌江!"
项少龙大惊追着儿子叫道:"儿子,我们谈谈,换个名字如何,不如叫,项果冻,项冰淇淋也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