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衣节
人世间秋去冬来,另一个空间亦或寒风凛冽,寒衣节给亲友们送冬衣的习俗,也延续到祖先、亡人一并“送”去过冬的寒衣,同时进行祭扫烧献,纪念亲人。
这就是几乎要被年轻人忘掉,每年一度的民间寒衣节。
千百年来的习俗得到了传承,民间逐渐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
寒衣节要做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送寒衣,祭拜逝者
明代的《帝京景物略》中,对当时的京城寒衣节做了记述:“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
寒衣节祭拜逝者是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按照老传统要购买一些彩色的花纸,剪成衣服的形状,讲究点家户的还会把这些纸衣服、纸钱放入到纸袋做的“包裹”中,上面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讳,抓把土画个圈,焚烧干净,用于祭拜逝者。
第二件事:和家人一起吃一些冬令的食物
老话说“十月一,油唧唧”,进入农历十月,时节上已经来到了冬日,中国大大小小的节日离不开吃,寒衣节也是如此,和家人一起吃一些冬令的食物也是传统之一,北方多食饺子,过冬节吃饺子不能吃素的,有钱没钱,都要包一顿肉饺子来解解馋,驱驱寒。
南方一些地方会吃糍粑、红豆饭等等,如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无论南北,都要记得吃一些暖身的冬令食物。
第三件事:穿冬衣,疏通一下烟囱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一天要把家里的棉衣拿出来晒一晒,不管热还是寒,都要象征性地给丈夫、子女穿在身上,表示家人在寒冷的冬季不会挨冻,有厚衣服穿。
家里有烟囱的,也要在这天通一下烟囱,让炉火生旺,顺利地度过寒冬,现在当然很少有家户有烟囱、火炉了,也可以把家中的燃气灶整修一下,擦拭干净,图个吉利。
笔者来自山西。在山西,祭拜和送衣仪式一般要到坟地进行,雁北地区和晋中遥等地,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首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能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写出了送寒衣的情景。其次,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傍晚到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意为救济些无人祭祀的绝户摹嚷,以免送给亲人的寒衣等物被他们抢去。山西讲究服斩衰的儿女,孝满三年,十月初一换常服。迁坟合葬也习惯在十月一进行。十月初一,民间妇女忌出行,多数人这天会吃荞面、莜面。
最后,顺便附带宋人朱敦儒一首与寒衣节有关的词作《十二时 · 忆少年》:
连云衰草,连天晚照,连山红叶。
西风正摇落,更前溪呜咽。
燕去鸿归音信绝。
问黄花、又共谁折。
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