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小品读书散文

破窗效应

2022-06-04  本文已影响0人  何春阳lilyamane

破窗效应的由来,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的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由此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一幢建筑物的窗户而又不及时去修理的话,会被打烂更多窗户,该地区也会变得越来越无序,进而滋生犯罪事件。

日常生活、工作中这样的现象非常多,比如敞开的大门,未上锁的放零钱抽屉,乱丢垃圾,员工的一些小的违规行为……如果不及时去看见、制止、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敞开的大门小偷会光临、抽屉的零钱会被偷走,干净之地会充满垃圾,员工工作会越来越懒散……最终导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凡事注意防微杜渐,高度警觉那些个别,偶然的小过错,不要疏忽和放任,避免因小失大,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这是破窗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