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聪明决策》

2017-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Michael_lpf
image.png

一、概述

先上这本书的豆瓣基本信息给大家👇
《屏幕上的聪明决策》

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时代。
让人们看到你希望他们看到的信息是一项价值连城的本领。

二、全书大体结构

三、思维导图

根据个人对重点的判断,就原书内容略有删减,如下:

image.png

四、enlightening

enlightening 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让我有种 “学习到了” 😯 的感觉的那些片段或句子。
第一章、物理屏vs心智屏,心智屏才是重点: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说,自然或许能满足野兽与动物的需要,但人类追求的是不断进步,这就会引发稀缺。

-稀缺就是机会所在,财富属于那些控制注意力的人。

-信息的富足导致注意力稀缺,这一行为规律如今在屏幕上被进一步放大。

-可用的注意力过少,以致无法选择真正想要的,而勉强接受了能看到的。

第二章、第一印象的冲动,50 毫秒的力量

-网络世界如此视觉化,以至于我们和容易就滑入更依靠直接思考的模式。这并不是说屏幕让我们更肤浅,而是说屏幕世界让我们跟容易基于这些第一印象行动。

-人们在屏幕前思考得更快,因此更依赖直觉和第一印象,即便这些直觉和印象可能是有误导的、不正确的。

-仅色彩和视觉复杂度,就能够解释我们对屏幕内容近一半的直接反应——喜欢或不喜欢

第三章、中区偏见,屏幕位置效应的热点与冰点

-在最为依赖视觉呈现的屏幕前,我们的视觉热点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而视觉中区就好像最有价值的地产。

-视觉显著性的变化会让人们做出违背本来偏好的决策。更增加一定干扰,显著性变化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把更加重要的细节放在视线最可能经过的地方,进行横向呈现,这样就增加了这些细节被注意到的可能性。

第四章、反馈太多、我们反而视而不见

有效反馈的7大原则:

第五章、屏幕阅读,困难是必要的

-有时,用户在信息处理稍微有难度的情况下反而会记得更多——这时候,认知困难是件好事。

-先用户展示不流畅的信息有助于增加他们慎重思考的可能性。注意剂量!

-最好的设计不是让眼睛看起来方便,相反,它是易用性需求与必要难度的平衡。

PS:余下三章没有找到有很好启发的点子,也就不写了。

———————————————— 感谢阅读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