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kmp链表

蛙泳的感悟

2017-11-05  本文已影响30人  考松鼠
蛙泳的感悟

谈感悟之前先看看我们常见四种游泳姿势对应的英文怎么说,蛙泳(breaststroke),自由泳(freestyle),仰泳(backstroke)还有蝶泳(butterfly stroke 中间有空格)。大家可以看到除了自由泳,都用stroke词做结尾,它其实是击打的意思,游泳嘛,在前进过程中双手总要击打水面,方式不同带来了泳姿的变化。我个人认为蛙泳是最好入门也是国内最经常看到的泳姿,蝶泳最耗体力但也最帅(每噗通的那一下都是泳池的焦点),仰泳最惬意那是一种潇洒的比划(谁说不是,躺那里仰望天空,数星星呢),自由泳最快那是以速度见长的运动(进可救人退可撩妹,自己理解)。另外,自由泳本身并没有泳姿限制,都说自由了嘛,你还限制个鸭蛋,但正如你现在看到的利用两臂爬滑,双腿交替打水的姿势明显最快,在自由泳比赛中就成为了你唯一能看到的姿势。

现在回到正题吧,为什么我今天要谈谈蛙泳的感悟,因为我昨天游泳过程中体会到了一丝自己独立思考实践的乐趣。我之前也研究过蛙泳,比如说它要如何快起来呢?通常泳池中见到的蛙泳者都是一副慢悠悠之态,伸手换气蹬腿,动作不紧不慢,这是一项惬意的运动。作为健身目的无可厚非,但如果你想体验一把弯道超车,就必须刻意练习你的动作,具体分解为划手的内划和前伸要快,换气要跟上,蹬腿要加大力度和速度(收腿相对要放松一些),三者协调节奏要稳定。你也看到奥运会那些高手们都是这样的一套标准动作,一滑一吸一蹬循环轮转确保速度最快。没错,像这样最高级别的比赛,采用的动作必然是蛙泳运动历史上对它不断演化,不断改进,最终成型最高效的动作,这个不用质疑,但是它会同样适合初段的你吗?

所有运动的初段都是一个不断向高段学习的过程,既然是学习就要分人分事,不同程度不同身体素质的人就要采用不同的进阶方式,虽然最终都是要抵达罗马,但也不能一味崇尚最佳直径。没有按照既定的大纲学习,也许还会发现新的旁支乐趣,人生不就是一个不断探索新边疆的过程吗?像我吧,为了想提高蛙泳速度,确实也按上述标准苦练了一段时间,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提高就在几秒之间。体会最深的是总感觉呼吸节奏不对,腿脚速度一旦加快起来,连续快速换气,胸部就会感到越来越憋(明摆着,你换气太快,来不及吐完就又吸进去,积累久了,肺部不就都是二氧化碳了),也因为太耗体力身体也跟着累(频率太快,呼吸没跟上,没有氧气供应,不累才怪)。换成水中滑行憋气2秒,再慢慢吐气划水抬头换气,虽然身体没那么难受,但肺部还是难受,因为可恨的气还是没吐完就吸了。对,所有的症结就在换气上。我就想啊,网上相传的换气方式是不是因为他们气本来就不多,所以换快点没影响,又或者所描述的阶段并不是我目前的情况,并不完全适合我。于是我观察自己,发现每次换气所吸入的氧气是呈下跌趋势的,不合理啊,这样早晚得无气可换,我得研究研究。科学的思维模式就是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才能个个击破的模式。好吧,其他动作我也不纠正了,就专注练呼吸。认真体会呼吸的每一步骤,体会呼吸对身体的感觉,终于我发现也许是因为我肺部氧气太足,一次用不完它(可能吐气方式不对,待后续验证),才导致肺部积累的废气越来越多,最终让我力不从心,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会儿,重新置换氧气。有了这个发现,我就顺藤摸瓜自问,既然肺部还有气,为什么不把它用完再换呢?为什么我要急着换气呢?为什么我不能蹬腿后一直飘着吐气直到快完后再抬头换气呢?这么多个的为什么,也是每个游泳者要做的功课,你没有同我一样的疑问,也会有自己的一大堆疑问,都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找到答案。

事情的结果又怎么样了呢?后面的几次练习我真的修改了换气频率,采用了滞后抬头换气的做法,居然我也可以游几个来回不累了。其实原本我是要解决蛙泳速度问题,没想到我先解决了蛙泳距离问题,当然这些都是初段蛙泳中技术起起伏伏的一点点感悟,不代表最终我们会采用什么样的动作完成这场优美的滑行之旅。

你思考了,你就得到了。

PS:俺除了一个人偷偷来这里写字外,还做一些高品质的英澳代购啦,欢迎加我微信哦。

蛙泳的感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