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找情人又怕被抓,于是喝下了自制的变身神药
大家好,我是爱看老电影的村长。
前些天给大伙讲了1928年版《笑面人》,这是“环球怪物电影”的一部经典之作。
“环球怪物电影”是指美国环球影业从上世纪20年代起拍摄的一系列怪物恐怖片,包括《吸血鬼》《科学怪人》《狼人》《隐形人》《木乃伊》等等。
这些电影的主要看点,是惊险刺激的故事,但要论艺术成就,可能逼格就不够了。
可今天这部“环球怪物电影”,不光惊险刺激,其艺术成就也获得了广泛认可。
它就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恐怖片:《化身博士》(1931)
注:下文有剧透
19世纪末,英国伦敦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医生,名叫杰基尔。
他不光拥有极高的医学造诣,在上流社会闻名遐迩,而且也关心底层贫民,把治病救人当成一件开心的事。
只要一提起杰基尔,人们都会夸他绅士、有魅力。
可杰基尔的内心,却和多数人一样,藏着一些坏坏的小欲望。
一天,杰基尔和朋友莱依一起回家,半路上看见一个风尘女子正被流氓殴打。
他二话不说,上去就打跑了流氓,并抱起那个风尘女子,把她送回了她的出租屋。
出租屋里,杰基尔检查了风尘女子的伤口,确认她没事,就准备走了。
可谁知,这个风尘女子看上了杰基尔长得帅又体贴,于是对他百般勾引,而当杰基尔要为她检查身体时,她突然抱住了杰基尔……
幸好朋友莱依及时出现,杰基尔才没有铸成大错。
可是,当杰基尔离开那间出租屋时,风尘女子那条晃荡的美腿,却一直在他脑海里盘旋。
杰基尔是个正常男人,偶尔有点浪荡的想法也能理解。
可是他知道:他绝不能和别的女人有瓜葛,因为他已经和妙丽小姐订了婚。
妙丽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姐,长得端庄美丽,杰基尔恨不得马上和她结婚洞房。
可因为上流社会的繁琐规矩,杰基尔必须在订婚几个月后,才能把妙丽娶回家。
他也曾向老丈人提出“能不能提前和妙丽结婚”,结果被老丈人数落了一顿。
这些糟心事让杰基尔非常焦虑,他急需一个发泄的出口。
而这个出口,很快就被他找到了。
原来,杰基尔一直致力于人性、人格的研究,他曾在一场演讲中提出一个理论:
人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光明面,追求善良和高尚,一面是阴暗面,追求原始的兽欲,这两面密不可分,又永远在对抗。
如果能发明一种药,让这两面各自独立,那么,人的光明面就有机会充分发挥作用,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这理论听起来很玄,但杰基尔对此深信不疑,而且经过长时间研究,他已经调配出这种分离人格的神药。
恰逢未婚妻和老丈人要离开伦敦一段日子,杰基尔决定试用一下这神药。
当晚,下着大雨,杰基尔在实验室喝下了神药。
很快,他的脸开始变形、扭曲,一眨眼功夫,他从一个风度翩翩的绅士,变成了一个皮糙、多毛、龅牙的“大猩猩”。
这只“大猩猩”名叫海德,是杰基尔内心邪恶人格的化身,他性情暴虐、力大无穷,而且不在乎任何德道规矩。
也许是杰基尔内心的“恶”被压抑得太久,变成海德后,他开始放肆地发泄,而第一站,就是去找那个勾引过他的风尘女子。
在一家夜店,海德找到了那个风尘女子,得知她名叫皮尔森,是个卖唱的。
海德二话不说,直接向皮尔森提出要包养她,可皮尔森却被海德的长相吓到了,怎么都不肯答应。
于是海德用暴力威胁皮尔森,最终逼得她就范了。
就这样,两人租了间大房子,开始一起住,而杰基尔,也开始了自己人格分裂的人生。
这段时间,他有时是彬彬有礼的杰基尔医生,在实验室里努力地工作。
有时他又是暴虐成性的海德先生,在外惹是生非,回到出租屋,还要对皮尔森颐指气使。
皮尔森在海德的淫威下,活得低三下四,俯首帖耳,不光如此,她还常常被海德毒打,以至于背上全是累累伤痕。
好的是,这样的日子也不会持续太久了,因为杰基尔的未婚妻和老丈人回伦敦了。
也许旅行真的能改变人的心态。
老丈人回来后,整个人豁达了许多,他终于同意让杰基尔和自己的女儿提前结婚。
杰基尔听了很高兴,他把神药全扔了,还寄给皮尔森一笔钱,决定从此放弃海德先生放荡的生活。
可他没想过,他的偶尔放纵其实对别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当晚,杰基尔正在休息,皮尔森突然敲开了他的房门——她是来感谢杰基尔的钱的。
皮尔森不停地夸杰基尔是个大好人,可是夸着夸着,就忍不住把自己被海德虐待的事说了出来。
皮尔森把背上的伤给杰基尔看,还趴在杰基尔身上哭,请求杰基尔救救她。
此刻杰基尔内心无比愧疚,他向皮尔森保证海德先生不会再出现,自己也暗下决心,绝不再喝什么神药。
可命运弄人。
由于长期服药,杰基尔的身体已经习惯了变身的状态。
结果,结婚当天,在奔赴自己婚礼现场的路上,原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杰基尔,突然在没服药的情况下变成了海德。
这下,悲剧终于发生了。
皮尔森正在出租屋庆祝自己重获自由,突然,她从镜子里看见了恐怖的一幕:身后的门被推开了,海德先生走了进来。
海德为皮尔森的告密大发雷霆,她向皮尔森道出了真相:我就是杰基尔!
说完便残忍地掐死了皮尔森,并逃离了现场。
也许是杀人这件事太严重了,杰基尔的人格开始在海德的身体里对抗他。
这种状态下,他虽然是海德的身体,但灵魂却是杰基尔的。
就这样,杰基尔以自己的名义写了封信给朋友莱依,要莱依从自己的实验室拿几样药到莱依家。
当晚,杰基尔以海德先生外表到了莱依家,问莱依拿药,而莱依因为不认识海德,所以拒绝给他。
没办法,海德只好当场配了杯神药喝下去,一番挣扎后,变成了杰基尔,而整个过程都被莱依看得清清楚楚。
杰基尔请求莱依替他保守秘密,莱依也答应了。
可这根本没什么卵用。
几天后,杰基尔去找自己的未婚妻和老丈人,为自己失约婚礼向他们道歉,可老丈人却生气地赶他走。
这时,他身体开始扭曲,又不争气地变成了海德先生。
而且这一次,他因为狂怒,用自己的手杖砸死了老丈人,随后又逃回了实验室。
很快,警察来检查现场,莱依在配合检查时,从死者身上发现了杰基尔的手杖。
莱依觉得再这样下去会有更多人受伤害,于是把杰基尔供了出来,并领着警察去了杰基尔的实验室。
实验室里,杰基尔当着警察的面突然变成了海德,这下没法狡辩了。
于是,一伙人在实验室里展开了激烈的打斗、追逃。
而当海德取下墙上挂着的匕首,又要伤人时,只听“呯”的一声,一名警察开枪击毙了他。
这场噩梦,也终于结束了。
《化身博士》改编自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886年出版的小说,原著自诞生后的100多年里,被改编成了无数电影、电视剧、漫画、游戏。
而且,这个经典的恐怖形象直到今天仍在被不断翻新。
在很多21世纪的动作片里,我们仍能看到他的身影。
比如2003年的《天降奇兵》,他的身材更为健硕夸张。
2004年《范海辛》里,他被设定为一个吃人的怪物。
在2017年的《新木乃伊》里,他成了“环球怪物宇宙”的集结者和灵魂人物。
此外,还有很多文艺作品,虽然不叫“化身博士”,却有着满满的“化身博士”的影子。
比如一生气就会变身的《绿巨人》。
比如《蝙蝠侠》里集善恶两种人格于一体的双面人。
还有2016年的恐怖片《分裂》中,男主人公分裂出的一个人格,其体能突破了人类极限,这也和《化身博士》很像。
事实上,《化身博士》早已是“双重人格类故事”的典范,因为它影响巨大,心理学甚至把“杰基尔医生和海德先生”作为了双重人格的代称。
而在众多改编电影中,评价最高的就是这部1931年版。
因为,它是所有版本中拍摄技巧最高超的一部,不光在当时广受赞誉,今天看来也是逼格满满。
我举几个最精彩的地方,比如——
第一,片中使用了大量第一人称长镜头,让观众以杰基尔的视角观察世界,感受大家对他的尊敬。
此外,个别变身的场景也运用了第一人称视角,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变身时的紧张和眩晕。
第二、片中对“情欲”的表现,精彩却不烂俗。
比如皮尔森勾引杰基尔一段,先是皮尔森端坐在床沿,犹如一个仪式。
随后,她缓缓地撩起裙子,露出腿,并脱下腿上的花边,仍在杰基尔的脚边。
而杰基尔,则用自己的拐杖,把花边挑到一旁。
整个过程没有过多暴露的镜头,但男女间的你来我往,进攻与拒绝,却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事实上,《化身博士》对“情欲”的表现,堪称那个年代的《色戒》,其大胆、奔放,估计今天仍能撩到不少人。
第三,很多设计感极强的画面,带给人复杂的情感体验。
比如,杰基尔从皮尔森的出租屋出来时,画面与之前皮尔森的美腿叠在了一起,表现出杰基尔对皮尔森的念念不忘。
还有一幕,皮尔森向杰基尔求救,杰基尔也向她保证海德不会再出现。
可紧接着,皮尔森要走了,镜头却在一个极为庄重的画面里,凝视着皮尔森的远去。
透着一股“走向不归路”的宿命感,也预示着皮尔森的悲惨结局,让人不禁同情。
而海德杀死皮尔森时,画面则定在了床头的天使雕塑上。
极度的残酷和极度的温柔相对比,让人对杰基尔的堕落产生了悲悯之情。
第四,电影中的某些特效,今天也很难猜到是怎么拍的。
比如,面对镜子的画面,是如何藏住摄像机的?
没有电脑特效的年代,是怎么拍出一个人皮肤变色的?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是因为根本没有镜子。
其实演员是站在镜框的另一边表演,而拿杯子的手,应该是工作人员的手。
而第二个问题,村长查了些资料才懂,是使用了颜色过滤的方法。
先在演员的脸上涂抹特殊液体,这种液体会在红色、蓝色的环境中呈现深浅不同的效果。
接着,再通过胶片染色、现场红蓝灯的强弱变化,拍出演员脸上色彩的变化,后期再转成黑白就行了。
这些有趣的拍摄技巧,在那个年代是大胆的创新,在今天看来,则体现出传统电影制作的魅力。
比起电脑特技,有一种别样的韵味。
除此以外,《化身博士》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男主角弗雷德里克·马奇(Fredric March)。
他不光长得帅,演技也十分了得。
在《化身博士》里,他一人分饰两角,既演潇洒帅气的杰基尔,又演暴虐丑陋的海德。
他的海德,嬉笑怒骂、粗俗猥琐,比后来的许多僵硬的海德更活泛、更有精神。
难怪豆瓣有人说:这个海德有点像中国的孙猴子。
而这部《化身博士》,也让马奇获得了第5届奥斯卡金像奖(1932年)的最佳男主角,从而诞生了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恐怖片。
同时,《化身博士》还是历史最悠久的威尼斯电影节创办时(1932年)放映的第一部影片。
我想,《化身博士》的精彩,除了它的拍摄手法、表演外,还在于它揭露了人性的一个真相,那就是:
人终究是动物,骨子里除了人性,也是有兽性的。
纵观人类历史,虽然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杀戮和掠夺也伴随其中。
这是因为,人像别的动物一样,要面对大自然残酷的生存法则。
所以,不择手段、违背人伦的事直到今天也时有发生。
在《化身博士》里,杰基尔想把人性和兽性隔离开,这是个好愿望。
但事实却是,人性和兽性难以分离,它们像一对共生体,永远相伴,又永远互相对抗。
而这种对抗,不光存在于宏大的历史中,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随处可见。
比如,身材发胖的女孩,一见美食就想大吃一顿,这是原始的食欲在作祟,是一种兽性的体现。
可理智却让她必须控制饮食,这样才能更美,才能在社交中获得他人的好感,这就是人性的体现。
再比如,结了婚的人看见其他好看的异性,有时会想入非非,这是原始的性欲,是兽性。
可理智却警告他必须忠于妻子,这样才能换来幸福的家庭,以及更深刻、更隽永的爱情,这又是人性。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就好像我们的心里住着一对“杰基尔医生和海德先生”,每天争夺着我们人生大小事情的主导权。
是做人,还是做动物?是律己,还是享乐?是谨言慎行,还是为所欲为?
这场战斗每天都在打响,也将永远打下去,这就是人生的难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