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几个哲学问题
1,怎样理解中国哲学的人文性特征
2.孔子的“仁”有什么特点?如何才能实现“仁”?
3.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有何异同?
4.何谓“逍遥游”?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人文性特征?中国的哲学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起先人们对大自然了解不多,所以十分崇拜神,在春秋时期,人们的崇拜渐渐地转向了人,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关怀,体现出中国哲学特有的人文性特征。例如在《荀子》里有,“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说法,在《道德经》里有“天大地大,人亦大,天地之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即使在儒家的经典中,也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里的社稷,就是指祭祀土地神,代表着神权,看重人高于看中神权。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而“仁”的表现形式就是“礼”。如何实现仁呢?要遵礼而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主要是指周朝传下来的周礼,它是社会制度的规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有人各安其位。做一个明君忠臣慈父孝子,一句话就是循礼而行。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不同点,一目了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他们的相同点都是为自己的政治主张找哲学做支撑。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仁义。人性本善,故人人皆可为尧舜,我们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是我们的本性使然,只是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我们的本性发生了改变,所以要向圣人看齐,多反省自己,时刻以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而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所以我们要用法律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用后天的学习来矫正自己的恶念。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性恶论,又引出一个流派---法家。
庄子的逍遥游,本质上是指精神的逍遥。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他讲到了大鹏看似逍遥,但因有所凭借,所以不是真正的逍遥。而宋荣子啊!列子啊!也不能算真正的逍遥,只有做到了无所凭借,像圣人那样忘掉名声,像神人那样忘掉功劳,像至人那样忘掉自己,才能算真正的逍遥!举个例子,当一个人不要功和名,不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一个人境界就高于常人,受得了委屈,没有了抱怨,能吃苦受劳,他就达到了逍遥的境界。例如张富清,把军功章压在了箱底,不居功自傲,甘愿到国家最需要的艰苦地方去奉献自己,不向国家伸手索要,他就达到了逍遥的境界。
以上回答是我浅显的理解,没有参考研究者资料。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