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断舍离
2019-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雷宇plus
来自家庭里的烦恼、郁闷、不高兴、失意、烦躁等不良情绪可能都和想不开有关,或者和太执着有关。
今天正为一件烦恼的事情烦心时,听了一本书,家庭断舍离。摘抄书中的句子:
断舍离是一种通过收拾自己家里面的破烂,也整理内心的破烂,让人生变得开心快乐的方法。
大多数中国家庭的问题源自于一种巨婴现象。在生理年龄上已经成熟,而心理年龄却仍然停留在婴儿时期,捆绑在自己父母身上,捆绑在原生家庭的身上,没有办法跳出原生家庭独立进行思考。
很多留存在我们头脑里的定式思维都是父母传给我们的,这种定式思维类似于考上好大学,就会有好工作,赚了钱就会快乐,不帮父母做整理就是不孝顺,任由孩子发展,就会乱成一团糟。而这些深植在普通人脑海里的观念,只要稍微地经过思考,就会被发现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高速运转的时代和国度里,与之前我们小的时候由父母主导的那个年代是完全不同的境遇。过去,物质匮乏,获得物质的代价较高,因此物质的价值一度被放大,导致我们现在的心里面总会有一种使用高级物品就会不安心的感觉。
俗话讲,距离产生美。我们会发现经常有一些家庭里面,媳妇和婆婆有很多矛盾,这是千年不变的一个难题,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三个字,分开住。有了一定的距离之后,彼此之间都会互相尊重,给对方空间。其实并不是说我们不尊重老人,或者说不关心父母,而是表面看上去没有任何能够表现出孝顺这样的行为,但深处的好处非常显而易见的。
说完了重要的亲离,我们再来讲讲子离。如果说亲离是作为子女的我们不要过多地干涉父母长辈的生活方式和意愿的话,那么子离呢,则是我们作为父母,也不要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的方法。
上面这段话对我启发最大,那就是当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的时候,就不要过多的去干涉他们的行为方式了。这里有两个原因。
一是作为父母总是以为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的,所以经常用过来人的经验、口吻来干涉已经长大成人的子女,这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太大、太快了,新的时代也许孩子们的行为方式是正确的,不要老拿着我当年怎样怎样。
二是,既然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就已经形成了他(她)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再以过来人的身份说教,毫无用处,且徒增烦恼。
保持距离不失为一上策。
不但与朋友、同事保持距离,与家人保持距离同样重要,而且更能减少家庭矛盾,增进家庭成员感情。
家庭的断舍离是更深层次上的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