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穷,但是请警惕“稀缺”陷阱。

2018-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遇见比尔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繁忙》这本书中,提到了一种“稀缺心态”。

它会让贫穷的人一直贫穷,忙碌的人一直忙碌。

最终结果就是导致,越穷越忙,越忙越穷。

书中有一个发人深省的例子:

印度金奈的克延比都蔬菜市场每天都热闹非凡,路边有很多小贩摆摊。

小贩们一般会在,他们会向富人借1000卢比,购买价值1000卢比的货物。

当天卖完之后,收入1100卢比。

而晚上,他们把借的1000卢比还了,再多给50卢比做利息,剩下50才是利润。

只要小贩不把这50卢比全花掉,每天省下5卢比用于第二天进货。

由于复利效应,他们只需要50天,就不用再去借这1000卢比的本钱了。

从此,他们收入就会节节攀升,这样美好的结果,几乎是触手可及。

可研究人员发现,没有一个小贩能做到这点。

有小贩日复一日的借钱长达9年之久。

他们就是陷入了稀缺的陷阱。

他们每天思考的都是每天进多少货,卖不完怎么办。

生活琐事已经耗尽了他们所有的精力,哪里还会想到跳出囚牢的枷锁是连续50天省5卢比呢?

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余闲,这里的余闲不只是金钱上的。

研究人员尝试过一次给一个小贩1000卢比帮助他获得金钱上的余闲。

但跟踪研究下来,当时间足够长,小贩还是会回到原来的生活。

试想我们的生活是否也如这个小贩一样呢?

也许我们只需每天抽出半小时来学习新的知识,50天后就是一个新的自己。

但是,我们总有一种稀缺心态,认为自己是贫穷的,自已是忙碌的,自已是孤独的。

你所有的创造力,所有的认知能力,所有的执行力都耗在眼前的事情上,不断重复着贫穷、忙碌与孤独,恶性循环。

用书里一段话来结束吧:

“就像饥饿的研究对象日思夜想着食物一样,当我们经历任何一种形式的稀缺时,都会对稀缺的事物全神贯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