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剧本
《演员的诞生》11.25
剧本改编自《最爱》,没看过,但是要理解这出戏也不需要假借原著电影,因为这个剧本本身已经非常完整。
开头营造婚礼喜庆气息,交代背景。
入洞房后简单的几句对白起到两个作用,一是交代人物:两个艾滋病人、不是因为性传播、因为一点可怜可爱的对于城市繁华的向往(生发观众同情)染病。二是聚拢焦点。
整个剧情非常紧凑,一直围绕几个核心因素来自然展开男女之间的关系。婚姻、爱情、死亡、后代;结婚证、喜糖、上吊绳、洗发水和摩托车。尽可能表现出婚礼的喜庆气氛和男女之间的热情奔放,从而加剧与死亡直接的强烈冲突。
用结婚证和喜糖(以及到处的大红色)来展现对生活的渴望;用洗发水和摩托车来展现对生活的渴望;用唇印来展现对生活的渴望;用上吊绳来展现对生存的渴望;用生育后代的渴望来展现对生存的渴望;用已故母亲的教导来展现对生存的渴望。
(整个中国文化中热闹乃至热烈的成分,往往都一方面包含着对生的强烈渴望,另一方面透露着对于死亡的恐惧和无奈,及其背后的苍凉感。这也是为什么民间很多传统与仪式总是太过热烈,不够从容。也是为什么很多所谓豁达的豪言壮语背后总是有一种不得不面对毁灭的悲壮感。)
开头时男主角向大家强调拿到结婚证了,自己与女主是合法夫妻——“合法的!”显得理直气壮,背后是艾滋病人对于社会认可的强烈需求。其次也为之后作了一个重要的铺垫,即结婚证不仅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赋予他们合法性和社会承认,也在他们死的时候给予他们埋在一起的合法性。即剧中他们提到的,有了这个红本本,将来死了就可以埋在一起了。“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然后还有几处超越死亡的对比。一是男主口头上提出已故母亲关于活一天赚一天的格言,试图通过一种计算的方式来减轻死亡的阴霾,得到一种生的价值的充足感;二是男主主动跑到上吊绳那里去上吊,以一种莽夫的姿态来对抗死亡;三是男主唱着歌死在女主怀里,以一种柔情的方式,仿佛回到某段伊甸园般生活中去一样死掉;四是最后女主角上吊自杀。女主角第一次同男主上吊时非常恐惧,与第二次,也就是最后自杀时的从容形成对比。此外在这里有意设计了一个停顿,即女主角想到了男主角生前告诉她的,活一天赚一天。那么要不要秉承男主的劝告,再活下去呢?她还是没有选择苟且,而是让整幕剧中人物的所有热烈的情感汇聚起来,慨然赴死,从而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一般人自杀是由于生存意志降低,死亡意志高涨,但是女主自杀,是生存意志战胜了死亡意志,从而情愿去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吊诡。千百年来的殉情故事及殉道故事中的男女,大概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