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靠学历逆袭越来越困难,好好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2017-06-05  本文已影响112人  它它的小屋
好好学习,天天想上

很多人经常抱怨说自己名校毕业但逆袭仍然困难,呼天喊地的,让围观群众尤其是正在上学的朋友们非常困惑,好好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你不要理他们,他们就是在自嘲,活的比你好多了。

没错,收入方面确实要好一些,但面对的问题一点也不少。

01.

有一种心理在初、高中时尤其严重。

就是:「我学习都那么好了,但仍然一无所有」。

一位学生在学生时期,好好学习对 ta 现状的改变几乎为零。

老师们的夸赞、家长们极力的吹嘘,与这些相对的是,他比较木讷,比较老实,比较 low,几乎都近视,目光比较呆滞。

隔壁班的女生今天穿的衬衫有点透,白色的吊带若隐若现,但他瞅了两眼,看看自己的德行,压抑住自己内心越来越旺的火焰,又重新回到了书本上。

要说学习有啥用,保持内心对异性可望而不可求的欲望可能是其中之一。

肯定有人说有些学霸不是这样的,人家各方面都很优秀,很有魅力。

没错,但那些跟学习无关,不是学习好让他各方面都优秀的,同样,好好学习也不能使一个普通人各方面都优秀,傻屌还是傻屌。

02.

这就是学习最让人难受的地方,它除了老师和家长的夸奖外毫无任何正向反馈。

他们都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有效的社交来自于自己真正的实力。

但是在学校里,学习的实力不刻意运用很难带来任何有效的社交。

如果学习好就能得到异性们的垂青,我相信在读书的所有朋友一定废寝忘食的学,考试得第一,与班花班草手牵手,美滋滋。

甚至不用异性,如果学习好就能成为班里同性里的老大说话算话,备受同性们的喜爱,相信很多人也会不顾一切的学习。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所以有个段子说:

不要惧怕高考,不用压力大,高考的结果仅仅取决于你在哪座城市打游戏。

上了大学,很多人看开了,开始崩坏,一路下坡,于是高考成为了大多数人人生智慧的巅峰。

03.

令人惊奇的是,毕业工作之后这帮人的态度会发生180度的大转弯,再次认为学习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

这简直是个魔咒:一开始他们相信学习能改变命运,在高考的路上拼搏,每天洒下各种狗血的鸡汤,在操场上举着旗为自己的高考加油;上大学之后又纷纷堕落,沉迷游戏惶惶不可终日;工作之后最终明白学习的好处,然而又晚了。

上代人如此,这代人这样,下代人估计也变不了。

除了少数幸运儿——那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霸们,这简直是大多数人必走的弯路。

所以你看,当他们毕业之后薪水虽然普遍上比别人要高,但也没高多少,也买不起房,也是工薪一族每天按时打卡上班,对着老板领导点头哈腰。他们的阶级属性也没有因为学习而改变。

黄执中有句话说的特别好:极优秀的人和极不优秀的人都容易幸福,最不幸的是中间的半吊子。

你说自己学习好吧,也不是宇宙第一,通常也站不到什么比赛的颁奖台上享受聚光灯的笼罩;你说自己学习不好吧,在班级甚至年级里又属于前列线,也能考上211和985.

尴尬。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问题火了一代又一代经久不衰的关键。

04.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问了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自媒体大咖,他有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观点:

学历本身不能逆袭,毫无疑问。但它是一个标签,好的学历是一个好的标签。

人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会通过标签去评价:他是东北人,她是武汉人,他是位直男,她是位女权主义者。

这样分类科学么,不科学,但它省事儿,每个人为了避免麻烦或多或少都会这么做。

《奇葩说》里,肖骁是个妖孽,姜思达是位冰美人,范湉湉是位敢爱敢恨的女强人。

就是因为这些标签,所以人们才能更好的记住他们,所以他们火了,他们逆袭了。学历也是。

只不过现在的一线城市,一个板砖拍死十个人,你会发现有7个硕士2个博士,剩下一个也是211.这个标签太普遍了所以没什么可稀奇的。这也是为什么考学历逆袭越来越难。

除了学历之外,还需要其他的标签,具有社会意义的标签。

罗振宇在上周的《奇葩说》里提出一个很赞的观点:

想在这个社会上混出来,你不需要在某一方面能力达到前百分之一,万分之一。你只需要在一个领域达到前百分之二十就可以了。但前提是,你必须在另外一个领域再达到百分之二十。

比如薛之谦,做歌手多年不火,后来在微博上写段子,火了;比如女流66,内蒙古理科状元,清华建筑系毕业后跑到网上做游戏主播,天天散播心灵砒霜,火了。

而正向反馈的事情,只要想明白了,总有办法解决。

比如让抄你作业的同学在篮球场上多给你传两个球,比如告诉你们班那个看起来弱弱的女同学,今天晚自习坐我旁边,我来教你这道数学题,温柔的告诉她解方程和解衣扣是同样的道理。

毕竟教才是更好的学。

最后,祝高考顺利,祝已经高考结束毕业多年的朋友们顺利。

感谢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