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普及:何为吠陀文明?
何为吠陀文明?再次普及一下:吠陀文明不是指“印度文化”或者“印度教”,这只是古文化学者依个人经验猜测提出的观点。
依据《薄伽梵歌》(4.13)所述:吠陀文明由克利须那所建立,社会上(varṇās)分为四类人,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类人各有分工;他们各自的灵修上又(āśramas)分为四类人,即贞守生、居士、行脚僧、托钵僧,以此四阶段觉悟人生而达至圆满。
圣波布波指出:“所有吠陀文献没有‘印度(Hindu)’这个词,这个词是从印度相邻省份阿富汗、俾路支斯坦、波斯的穆斯林引入的。在印度西北部边界有一条名叫‘信度(Sindhu)’的河流,因为那里的穆斯林发不准‘信度’这个音,于是把这条河发成‘印度’,把这片土地的居民称作‘印度人’。”
就像遇到不知名字的陌生人,我们先是观体貌取名为“大胡子”、“红毛鬼”、“高佬”……了解之后才知道这个人有名字来历祖籍,同样,吠陀文明也有名字来历祖籍,多数人误解了“吠陀文明就是印度文化”。
本微博已发过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地找到的各种古迹,有意告诉读者,在5000前整个世界是怎样的社会状况,当时有什么内容贯穿全球,影响全球的文化,那便是吠陀文明,比如当时的欧洲人叫做蔑戾车(mlecchas),当时的蒙古人和中国人叫做迦娑(Khasa),这个繁荣的文明到处能找到踪迹,却毁于5000前那场数亿将士阵亡的俱卢大战,此事件详文载于《摩诃婆罗多》,而另一部史诗《罗摩衍那》讲述的是更早更早的文明,《圣典薄伽瓦谭》第九篇还罗列了一个大型人类宗族谱(之前微博发过),足以将这些事件连接在一起。
如今的考古工作不过是找到了吠陀文明的冰山一角,甚至无从考证,因为地震、洪水、战乱、入侵破坏、人为篡改、改朝换代等因素,不免使一个文明面目全非。
无论如何,吠陀文献包含了《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薄伽梵歌》、《圣典薄伽瓦谭》、《奥义书》等等,那便是证据,细细研究便可找到全部答案。2003年,联合国正式将吠陀文献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世界的保护和认可,Hare Krish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