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

随记:歪解道德经之知者与言者

2019-11-06  本文已影响0人  们那们那个们那那

今天来这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通常的理解是这样的:知道的人不说,说的人不知道。

开始看到这样的解释越发觉得道德经了不起,讲解的人也了不起。中间过了好多年,一直认为这个理解是标准答案。

最近又来重读道德经,慢慢觉得这个想法好像哪里不太对,可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

知道的人不说,说的人不知道。这是什么话?简直不成话。

老师不说话,学生怎么学?

领导不说话,手下怎么干?

医生不说话,患者咋看病?

知道的人不说话,最后变成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不知道的人越来越多。

说的人不知道,这人一定是疯了,或是在胡说八道。

所以,应该不是这样的解释。

歪解之一

知者,可以理解为掌握真实情况的人,有真知的人;

言者,可以理解为争论的人。那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

掌握真实情况的人,ta不跟人争论;跟别人争论的人,ta不了解实情。

歪解之二

知,作默契解。这样,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还可以理解为:

有默契的不用说话,说话是因为还不够默契。也可引申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识。

歪解之三

知,作“有过同样的经历”。这样,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又可以理解为:

有过同样经历的人之间不用过多语言,掰叱半天也不明白,那就是在对牛弹琴。也就是话要说与知人,不要对牛弹琴的意思。

歪解之四

知,念成智,当做明智解;智者,既明就里,又智慧通达的人。

这样,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就还可以理解为:

明智的人轻易不说话,满嘴里跑火车的人不是明智的人。

用文雅一点的说法就是: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有德,有心得。

用土话来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就是:手脚勤快点,没事少逼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