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对李靖的提防
唐初,李渊之后的李世民上位后,李靖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左仆射等要职,成为朝廷重臣。
但这些,也是表面功夫。李靖能力太强,帝国边境有什么乱子,领兵作战非他莫属。许以高官厚禄,仅是李世民抚慰和笼络李靖的手段。李世民一副“你办事,我放心”的样子,其实骨子里和他父亲李渊一样,对李靖极不放心。
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下诏派出几路大军讨伐东突厥,由李靖担任总指挥,而受他节制的几路大军首领,爵位大多都比李靖高。
这就是李世民的高招:李靖—不得不用之人,也是不得不防之人。李靖没有说话,上了战场,又是捷报连连。第二年春天,俘虏了颉利可汗,取得了彻底胜利。用太上皇李渊的话说,这是自刘邦遭遇白登之围以来,对抗外族的最伟大胜利。
在庆功晚会上,李渊自弹琵琶,李世民亲自起舞,场面和谐欢快。
前线总指挥的李靖打了胜仗,应该大赏。但综合史书记载,事实是接连两任御史大夫接受皇帝的授意对李靖进行了弹劾,罪名是攻破颉利可汗牙帐后,纵容部下烧杀抢掠。
李世民召见李靖进行了诫勉谈话,把李靖责骂了一顿。李靖没有申辩,连连点头谢罪。
然后,两人沉默了许久,李世民才说,前朝也有个名将史万岁,也曾大破突厥,然而隋文帝有功不赏,最后还把他暴杀于朝堂之上。“朕则不然,录公之功,赦公之罪。”李世民最后说。我不是隋文帝那样的人,对李靖你,有功要赏,有罪不罚。
看到没,李世民不但用史万岁的遭遇对李靖进行敲打,而且未强调功绩只强调李靖有罪,只是皇恩浩荡,皇帝宽宏大量不追究罢了。李靖表现出了相当合乎规矩的态度诚恳到位的沉默及认错,没有不合时宜地抗辩申诉,现实中因为对错和老板争个面红耳赤,估计没罪也要被修理得很惨,即使当时这事过去,后来难免会被穿小鞋,这种事太常见了。
在李靖64岁那年,李靖以足疾行动不便为由,请求退休。
李世民欣然同意,没有挽留。紧接着对李靖又是一通名为褒扬、实为训诫的说教,说古往今来,身居富贵而能知足止步的人太少了,多数人才虽不堪或身体有病,还是不愿放弃职权。
李靖退休第二年,吐谷浑入侵凉州。唐太宗知道这事非起用李靖不可,赐给李靖一根拐杖,让他继续上阵。
李靖出征,果然大破吐谷浑,再一次用胜仗说话。但他永远逃不过那个魔咒:每次大功告成,即有凶险随身。兵事刚罢,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人告李靖谋反。
李世民的处置方式颇有意思,据史书记载是“命法官按其事”,命令法官核实李靖谋反之事。好像巴不得找到李靖谋反的证据一样,可见他心里仍然相信李靖会谋反。最终,当然查无此事,高甑生等人因诬陷被流放。
李靖没有抗辩申诉,保持沉默低调,把自己关在家里,连亲戚都很少见,相当于自我软禁了。
再后来,李世民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侯君集恨李靖不尽心传授,也诬告李靖谋反,兵法能教得,随机应变驾驭世事的能力哪能随意习成。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靖为何屡遭同僚诬陷?这个问题细思极恐。除了同僚嫉妒其功绩,或泄私愤以外,与李家两代老板纵容甚至指使对他的诬告不无关系。
李靖确实是大唐第一名将,南、北、西三面军事危机都是你搞定的,没有你,不可能打得这么顺。贞观盛世,一大半武功要归到李靖名下。这么有能力的人,聪明的老板不可能放着不用。用了,又怕他功高盖主,野心膨胀。两难,怎么办?
李渊、李世民父子给出了相当标准的用人答案。用政治谣言和诬告,时刻敲打、警示李靖,让李靖时刻处在高压和危机之下。表面风光,战功赫赫,内心焦虑,不敢越雷池,这就是帝王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