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情

2025-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辛亥

惊蛰遇雨

清明前的雨总带着股倔强劲,把青石桥面润得发亮。高翠花蹲在自家菜棚里给黄瓜搭架时,听见村口传来拖拉机突突的轰鸣。这声音在杏花沟有些年头没听过了,她直起身擦了把额头的汗,看见村口老槐树下停着辆崭新的绿色农机,车斗里堆着半人高的纸箱。

"听说了没?老曹家志楠回来了!"隔壁的王婶挎着竹篮路过,嗓门压得低却藏不住兴奋,"就是那个考上农大的大学生,在城里待了五年,居然回来了!"

高翠花的手顿了顿。曹志楠这个名字像颗埋在记忆里的种子,突然被这场春雨泡得发了芽。她记得他走那年也是个雨天,穿着洗得发白的蓝校服,背着帆布包站在老槐树下,说要去学能让土地增产的本事。

"回来干啥?城里不比咱这山沟沟强?"她扯了片黄瓜叶擦手,指尖却悄悄掐进了藤蔓。

"说是要搞啥有机种植,"王婶往菜棚里探了探头,"你看人家车斗里的育苗盘,听说都是进口的。对了,他爹妈前年搬去县城带孙子,老院子空着呢......"

话音未落,拖拉机的声音又响起来,这次径直往村西头开去。高翠花望着那个颠簸的绿色影子,突然想起曹志楠走时说的最后一句话:"等我回来,让咱杏花沟的地也长出金疙瘩。"

谷雨生芽

曹志楠的育苗棚在半个月后立了起来。就在他家老宅的院子里,用钢管搭起的塑料大棚像座透明的城堡,在灰扑扑的村落里格外扎眼。高翠花第一次见他,是在村东头的泉眼边。

那天她挑着水桶去担水,看见个穿冲锋衣的男人蹲在泉眼旁,手里拿着支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晨光透过柳树枝叶洒在他侧脸,鼻梁上架着副黑框眼镜,倒比记忆里多了几分斯文气。

"这水的pH值7.2,矿物质含量......"男人突然抬头,声音卡在喉咙里。

高翠花的扁担"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桶里的水溅湿了裤脚。她看见曹志楠的眼睛亮了亮,随即站起身露出笑容:"高翠花?"

五年时光在他脸上刻出了些细微的纹路,却没磨掉那双眼睛里的光。高翠花慌忙捡起扁担,心跳得像要蹦出嗓子眼:"曹...曹志楠?"

"真的是你。"他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她沾着泥点的布鞋上,"你还在种那些老品种蔬菜?"

这话让高翠花莫名来了气。她直起腰把水桶往肩上一甩:"老品种咋了?我家的黄瓜去年在镇上卖五块一斤,比你城里超市的还贵!"

曹志楠没接话,只是从背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仪器:"我测了下泉水,很适合种有机草莓。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提供种苗和技术,收成咱们五五分。"

水桶重重磕在青石板上,水花溅到他的冲锋衣上。高翠花看着他镜片上的水珠,突然觉得这个当年信誓旦旦要让土地增产的少年,如今变得像城里人一样精明。

"俺们庄稼人实在,不搞这些花花肠子。"她挑起水桶转身就走,听见身后传来他的声音:"我在村委会贴了合作社章程,你随时可以来看。"

小满见苗

曹志楠的草莓苗在立夏那天栽进了大棚。高翠花去镇上赶集时,看见他蹲在路边给村民讲解滴灌系统,身边围了半圈人。王婶家的二小子举着手机拍视频,说要发抖音。

"翠花姐,快来!"王婶朝她招手,"志楠说要教咱们用手机卖菜呢!"

高翠花攥紧手里的菜篮子,里面的黄瓜还带着露水。她昨天在自家菜棚里数了三遍,今年的黄瓜挂果比往年少了近三成。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老把式们守着几分薄田,谁也说不清问题出在哪。

"高翠花?"曹志楠站起身,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正好,我想请教你个事。"

他的育苗棚里飘出淡淡的草莓香,架子上挂着温度计和湿度计,墙上的电子屏闪着绿色的数字。高翠花站在门口不敢进,怕脚上的泥踩脏了水泥地。

"你看这个数据,"曹志楠把平板递过来,上面是片密密麻麻的曲线图,"同样的土壤和水源,为什么你的黄瓜甜度比别人高?我测了三次,可溶性糖含量都超过12%。"

高翠花的脸突然发烫。那是她奶奶传下来的土法子,每年清明后往地里埋鱼内脏,说是能让瓜果更甜。这在讲究科学种植的曹志楠面前,简直像个笑话。

"俺...俺瞎鼓捣的。"她别过脸,却看见墙角堆着半麻袋没开封的鱼粉,"你这是......"

"我查了资料,"曹志楠挠了挠头,耳根有些红,"传统有机肥其实很科学,只是需要标准化处理。我从县城买了鱼粉发酵剂,你要不要试试?"

夕阳透过大棚的塑料膜,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高翠花突然想起小时候,他们一起在田埂上追蝴蝶,他摔倒在泥坑里,却举着只翅膀受伤的凤蝶笑得灿烂。

芒种闻香

曹志楠的草莓在端午节前熟了。通红的果子顶着嫩黄的花萼,整齐地码在竹篮里,比城里超市卖的还好看。高翠花蹲在自家菜棚里,看着手机屏幕上不断弹出的订单提示,手指还在发抖。

"翠花姐,你这黄瓜卖疯了!"王婶的二小子举着手机冲进菜棚,"志楠哥帮你开的直播,城里人抢着要,说从没见过带刺还顶着花的!"

高翠花看着订单金额后面的零,突然觉得眼睛发涩。这些年她一个人种着三亩地,白天顶着日头劳作,晚上还要去镇上摆摊,手指头冻裂过,腰也累弯过,却从没像现在这样,觉得土地真的会说话。

"志楠呢?"她问。

"在河边拍晚霞呢,说要发朋友圈宣传咱杏花沟。"

高翠花提着篮子往河边走,里面装着刚摘的黄瓜和新煮的粽子。夕阳把河水染成了金红色,曹志楠站在老槐树下举着相机,风吹起他的衣角,像要把他重新吹向远方。

"曹志楠!"她突然喊出声。

他转过身,镜头还对着她。高翠花看见取景框里的自己,头发被风吹得凌乱,手里的竹篮却稳稳的,里面的黄瓜闪着翠绿的光。

"端午安康。"她把粽子递过去,粽叶的清香混着泥土的气息,"俺奶说,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袄送。"

曹志楠接过粽子时,手指碰到了她的手背。像有电流窜过,两人都猛地缩回手,粽子掉在草地上。他们看着对方,突然都笑了起来,笑声惊飞了树上的麻雀。

大暑遇涝

七月的暴雨来得猝不及防。高翠花被雷声惊醒时,听见院外传来哗啦啦的水声。她抓起雨衣冲进菜棚,看见曹志楠正往排水沟里铺塑料布,浑身已经湿透。

"你咋来了?"她大喊着,雨声盖过了话音。

"我在村委会看监控,你这地势低!"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快!把水泵插上!"

两人在齐膝的水里奋战了半夜,终于把菜棚里的积水排了出去。天边泛起鱼肚白时,高翠花才发现曹志楠的胳膊划了道口子,血混着泥水渗出来,看着吓人。

"去俺家包扎下。"她拉着他往院子走,不容分说。

灶膛里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的姜汤咕嘟作响。高翠花蹲在地上给他清洗伤口,他的胳膊上全是新旧交错的疤痕,有被农机蹭的,有被树枝划的。

"这些年,你在城里也种地?"她轻声问。

"在农业科技园当技术员,"曹志楠望着跳动的火苗,"每天面对的都是玻璃温室和电脑屏幕,却总想起杏花沟的春天,想起有人说要守着这片地。"

高翠花的手顿了顿。那是她十八岁那年说的话,在送他去县城车站的路上。当时她望着他的背影,在心里默默说了这句话,没想到他居然听见了。

秋分收获

国庆节那天,杏花沟的农产品展销会在村委会大院办了起来。高翠花的黄瓜和曹志楠的草莓摆在同一个摊位,红色的草莓和翠绿的黄瓜相映成趣,很快吸引了最多的顾客。

"这不是农大的曹博士吗?"个戴眼镜的男人举着相机拍照,"我在《农业科技报》上见过你!"

"不敢当,我只是个返乡农民。"曹志楠笑着摆手,却悄悄把摊位前的二维码往高翠花那边推了推,"主要是高翠花的技术好,我只是打打下手。"

高翠花的脸又红了。她现在能熟练地用手机接单,知道什么是冷链物流,甚至学会了用滤镜修图。但她最清楚,这些都比不上曹志楠在暴雨夜跳进排水沟的背影,比不上他把鱼粉发酵剂递给她时眼里的光。

"翠花姐,有人找!"王婶的喊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老槐树下站着个穿西装的男人,是镇上农产品加工厂的老板。他手里拿着份合同,说要包销他们所有的有机蔬菜。

"我们?"高翠花愣住了。

"对,你们合作社。"老板指着她和曹志楠,"我看了你们的检测报告,品质一流。合作的话,我可以先预付30%的定金。"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在青石板路上紧紧依偎。高翠花想起惊蛰那天的雨,想起小满时节的苗,想起大暑夜的姜汤,突然觉得,有些种子只要埋进土里,不管等多久,总会在某个春天发出芽来。

小雪酿酒

第一场雪落下时,杏花沟飘起了米酒香。高翠花和曹志楠在老曹家的院子里支起了灶台,蒸好的糯米拌着酒曲,装在陶缸里慢慢发酵。王婶带着几个妇女来帮忙,说说笑笑的声音盖过了窗外的风声。

"志楠啊,啥时候喝你的喜酒?"王婶往灶膛里添柴,眼睛却瞟着高翠花。

曹志楠正在贴春联,闻言手里的胶带"啪"地断了。高翠花端着米酒坛子从厨房出来,正好看见他红透的耳根,忍不住笑出了声。

"快了快了!"她把坛子放在石桌上,揭开盖子,醇厚的酒香立刻弥漫开来,"等明年开春,咱合作社的新大棚盖起来,就办!"

曹志楠手里的春联"哗啦"掉在地上。高翠花捡起那张洒金的红纸,上面"春华秋实"四个大字在雪光里闪闪发亮。她想起他回来那天,拖拉机上装着的不仅是育苗盘,还有她深埋心底的期盼。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老槐树的枝桠上积起了薄薄一层白。灶膛里的火噼啪作响,陶缸里的米酒咕嘟冒泡,像是在低声诉说着这个冬天最温暖的秘密。杏花沟的春天,总是来得特别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