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英伦古堡之间

2018-07-04  本文已影响167人  梧桐絮大叔

和征征约定的蜜月,经过近半年的筹划,办理签证、协调工作,总算顺利成行,在零点飞机起飞的那刻,让身心彻底放松,暂别酷热的北京,横跨欧亚大陆。

这趟旅程对征征而言,是回忆之旅,毕竟她在这个岛国生活了近六年。对我而言,更多的是看看世界,第一次出国有个随身的翻译、导游,还是蛮重要的,嘿嘿。

踏足爱丁堡,听着苏格兰长笛,头顶海鸟飞舞,海风拂面,古堡林立,仿佛从中古穿越而来。两天后,进入征征母校,曼彻斯特,感受着工业大市的变迁。

行程快过半,坐在曼城到伯明翰的火车上,阳光穿梭不停,时间总是不够用啊。

俯瞰爱丁堡

没有夜晚的城市,得有多少班要加

英国采用夏时制,更靠近北极的后果,是我居然感受不到黑夜。凌晨3点,窗外已经开始放亮,夜晚22点,才略微有点黄昏的感觉。没出息的我,居然在想如果北京也是这样,那么加班岂不是更疯狂,真的是不夜城。

听征征讲起,到了冬季,英国就变成8、9点天明,下午16点就天黑了,长夜漫漫,夜未央,唯有pub。

不均衡的天气,造成英国抑郁症比率较大,路边确实见到不少流浪汉。与国内不同,往往是一人一狗,伏在墙角,等着过路人的施舍。

夜晚9点的街角

看腻了高楼大厦,才发觉城市可以这样

这几年,国内城市大兴土木,生态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城市,各项规划不断。楼变高了,人变多了,拆了建、建了拆,有种百废待兴的感觉。

相比于英国,风格迥异。也许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古堡小镇也好,工业大市也罢,历史与现代很和谐的融合。老旧的石板路车水马龙,红色哥特式建设成为各种酒店、旅馆。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个传承,也许是英国土地私有制的影响,每一栋古建筑都成为地标,百年沧桑,薪火相传。在曼彻斯特大学城的一栋古老教学楼,马桶居然是1957年的,依旧维护良好。

城市公交分享率很高,有意思的是车与人很近。马路牙子很浅,公交大巴有种在人群中穿梭的感觉。早晚高峰也会有点堵,但整体城市的路与建筑穿插不停,倒也不能和帝都的堵风相提并论。

局促但高效的路口

英国人喜欢嗮太阳,如痴如醉。海滩上,草坪上,广场上,席地而坐、一尺帆布,都可以,阳光已经和空气一样,是英伦海岛不可缺乏的元素。

给我一片草坪,可以睡回十八世纪

绅士的品格,包容的文化

谈到文化,虽然来英不到五天,但确实感觉这个城市的客气,thank you在任何场合成为标配,不论对方是否真心。起初坐公交是简单的上下,征征还特意提醒,下车要向师傅道谢,观察了几次还真是如此,不论背包孩童还是纹身壮汉,于是也开始谢谢不停了。

本地人口的日益削减,让英国外来人越来越多。爱丁堡的国内大妈参观团,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里华人聚集最多,第三大城市伯明翰则印巴聚集偏多。西化后的巴基斯坦女性,不再戴头巾,自由行走,流连在这片岛屿。

酒吧文化,是英国的国粹了。苏格兰的威士忌举世闻名,足球文化也让喝酒看球格外享受。正值世界杯期间,正巧英格兰VS哥伦比亚,球迷的热情差点把酒吧震穿。

巧遇英国队进球 红魔,老特拉福德球场

与酒吧文化相关的,还有一个彩虹文化。腐国的确不一样,但看到舞池中一对格外认真的男舞者时,会突然觉得每一种生命形式均需尊敬。正如那句,我不接受你的观点,但我支持你表达的权利。

彩虹酒吧街 上世纪的歌曲,舞池中的舞者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前面提到,英国的交通与人的距离很近,道路也不像国内四四方方、南北方正,红绿灯也是各种丁字、Y字路口。然后,我就发现,当地人闯红灯居然和国内不相上下,也不知道是否值得稍感安慰,但闯红灯还是不对的。

好吧,行文时正从曼城到伯明翰,现在又开始从伯明翰奔向伦敦。

英国的蓝天持续了一月,甚是难得,看看在伦敦,这座大城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