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与思考

2021-09-0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喜

“整本书阅读”是当下语文教育界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我在师傅的朋友圈看到过上海剑平中学的名著阅读项目化学习,着实非常羡慕。今年暑假参加火柴公益组织的教师成长营,有幸聆听李校长有关学校阅读活动方面的深入分享,倍受触动。

回来后和工作室的小伙伴进行交流,感觉作为一线教师,对于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意义及课标文件中的相关要求,普遍表示理解并接受。但落实到实操上,真的感到困难重重。

读什么、怎么读,教什么、怎么教,评什么、怎么评等都是实操层面较为突出的难点问题。客观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这些困难,探析其背后产生的可能原因,把握该为且可为的空间,寻得困境中突围的对策,于“整本书阅读”的落地实施,于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必要且重要。

大量阅读中发现了广东省宝安区老师研发的“三环节八课型”的教学模式,感觉对于我们一线教师的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有极大启发意义的。

所谓“三环节”,指的是按照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过程区分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读阶段、促读阶段和展示阶段。这三个环节实现了阅读过程与阅读指导过程的统一,教师是按照导读、促读、展示的环节进行指导的,学生也是按照初步了解名著内容、深入进行名著阅读、展示个人阅读成果的步骤来阅读名著的。这是按照时间流程对名著阅读划分的三个环节,适用于初中学段的名著阅读,自然也是符合阅读规律的。

值得庆幸的是,他们针对每个环节设计了不同的课型,这是宝安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独特经验,也是整本书阅读能够落地最为精华的内容。

还看到为一线教师 “什么时候上什么样的导读课”提供思路的四种课型。

1. “读起来”——引读课激发学生阅读动力

叶圣陶先生在谈阅读时曾说:“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

也就是说,影响阅读的首要因素是阅读者的兴趣和需求。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而开设的指导课,我们称之为“引读课”。

2. “读下去”——助读课帮助学生跨越阅读障碍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读不下去”的情况。分析原因大概有两方面:其一,文本难度较大,或离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太远;其二,学生自身的问题,如阅读能力不强、阅读时间仓促、阅读经验太少。

助读课就是在学生阅读之初或阅读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合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其越过阅读障碍、克服阅读困难的一种课型。

3. “读进去”——研读课引领学生“登堂入室”

如前所述,引读课重在激趣,助读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跨越阅读障碍,而研读课的主要功能则是引领学生“登堂入室”。研读课,顾名思义,重点在这个“研”字上,即“针对学生浅读、误读的状态,引领学生读进去”。

研读课立足于学情,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要转换视角,开展深层次探讨以及深度阅读学习。

4. “读出来”——评读课评价学生阅读状况

评价是整本书阅读从“书目选择”到“阅读计划”,从“阅读项目执行”到“阅读评价反思”的完整过程中必要的步骤。“整本书阅读的评价目的为判断、推进和内化,即判断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借助明确清晰的评价标准推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实现评价标准的内化,让学生带着明确的标准开启未来的阅读。”

整本书阅读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立足于对教师阅读教学效果和学生阅读成果的检验,有利于学生之间分享和交流阅读成果和阅读方法,进一步激发阅读动力;而终结性评价则是与阶段性检测、期中、期末等考试密切相连,是对学生阅读结果的评定。

评读课是进行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的一个重要课型。它是教师帮助学生盘点阅读成果的重要方式,是引导学生进入“评价与反思”的平台,甚至能引导学生进入评论和研究的更高层次,是学生深化前一轮阅读的基础,也是学生开启新一轮阅读的动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