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人间百态,真实故事人之心

不忘初心,坚守梦想——记甘肃漳县金钟文学社社长杨引从

2018-06-20  本文已影响202人  生如夏花aimu

2018年6月19日      阴

不忘初心,坚守梦想——记甘肃漳县金钟文学社社长杨引从

与杨社长相识是缘于一档中央新闻台跟踪报道影片,说的是甘肃漳县金钟文学社社长杨引丛、社员李效真、李淑文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乘飞机赴京做客央视新闻频道“小崔说事”栏目。农民成为“小崔说事”的主角,这还是该栏目开办来的第一次。金钟文学社是由残疾青年杨引丛和8名青年农民于1992年创办的。几年来,文学社的农民社员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好社刊《金钟》。金钟文学社的社长杨引丛,从小就患有先天性软骨病,身高不到 1米4,走路时需要一把拐杖。从他的外貌,很难想象得出,就是这个身高不到1米4的躯体,创办金钟文学社和《金钟》内刊。他们义务开办扫盲夜校、农民科技文化室、免费阅览室,积极为当地农民输送先进文化科技知识。

文学社的成员们都是看上去土生土长的农民,说着满口的大概是甘肃农村的方言,文学社资金短缺,为了能够解决些经费,社员们在那片黄土地上开垦了一块地自己种油菜,当收获的季节到来时,他们一边忙着收割,一边还在油菜地里读着自己写的诗。那片油菜地一年给他们带的仅仅是300元左右,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只有用简陋而最原始的手动式印刷方式,自己创作的作品自己印刷,每一本杂志,都是他们一张张印刷出来的。就这样几年过去了,他们的生活依旧没有改变什么,他们的坚持也依旧没有改变。

不忘初心,坚守梦想——记甘肃漳县金钟文学社社长杨引从

当我看完这期节目时,我还在烟台上大学,身为学生的我打心眼儿里为这些农民朋友的坚持所感动,于是便试着给杨社长写封信,把看完节目的感想以及对他们的敬佩都写在信中。没想到的是几天后居然收到杨社长的亲笔回信,信中还夹着一期他们文学社的刊物《金钟》。当收到油墨香味的刊物时心情无比激动,特别是对于一个热爱文学的我来说,更是欣喜若狂,里面的每个作者都是在用他们的真心真情写文章,有诗歌、散文,也有小说、时评等各类文体,内容大多是写农村农民的生活。我也是地道的农村人,读他们的文章感到很朴实,很真诚,不做作。从此以后每隔两个月便能收到杨社长寄来的刊物。直到后来我毕业了,离开烟台,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始找工作,结婚,生子……忙碌的生活把曾经的一切都抛到九霄云外了。直到去年我无意中在浏览网页时看到金钟文学社的博客,立即在博客上给杨社长留言,毕业十几年了,没想到杨社长居然还能记得当初的黄毛丫头,于是我们互留电话,微信,QQ。从此,每隔两个月又能收到杨社长从QQ上发来的电子刊物《金钟》,每一期每一篇我都认真拜读,如今的《金钟》内容更加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了,但每篇文章仍是那么朴实自然,情感丰富。

不忘初心,坚守梦想——记甘肃漳县金钟文学社社长杨引从

前几天与杨社长聊天时我向他推荐简书APP,他非常开心。他说自己年龄大了,对手机不太熟悉,找个年轻人帮忙下载注册,自己捣鼓在上面发文。

不忘初心,坚守梦想——记甘肃漳县金钟文学社社长杨引从 不忘初心,坚守梦想——记甘肃漳县金钟文学社社长杨引从 不忘初心,坚守梦想——记甘肃漳县金钟文学社社长杨引从 不忘初心,坚守梦想——记甘肃漳县金钟文学社社长杨引从

每当我在简书上看到有正能量的文章便会分享给他,我写的文章也会分享给他修改,也拉他进入几个简书群,希望社长能写出一些正能量的好文来。

不忘初心,坚守梦想——记甘肃漳县金钟文学社社长杨引从 不忘初心,坚守梦想——记甘肃漳县金钟文学社社长杨引从 不忘初心,坚守梦想——记甘肃漳县金钟文学社社长杨引从

今晚与主编聊起金钟文学社,主编感慨万分,他说 本月十六号是文学社二十六年的纪念日。

“为什么你们不举办活动?出一期纪念刊?你们几个编辑也应该写点回忆性的文章, 聊聊二十六年来金钟文学社印象深刻的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事件吧!”我很关心地问。

“这个做起来很难,我生病在县城住院不方便,大家都在为生活走的七零八落,都在为生计而奔波劳碌,收集稿子也是困难重重。 ”社长忧心忡忡地说。

“难道你们没有微信工作群吗?”我疑惑地问。

“ 都有微信,但不好要求, 这个年龄是担子最重的时候,我们都是当爷爷的人,忙得一塌糊涂。  ”

“那你们平常的稿件怎么收集呢?对发表在刊物上的作者有什么奖励吗?”我越来越好奇。

“稿件现在都是电子版,从邮箱发来的。 我们一直是纯义务的工作,现在这样的大环境,搞文学比较难,我们都是贴钱在搞。”从社长的描述中深切感受到《金钟》目前所处的困境。

“  你们可以与学校、学生、老师、公务员等一批爱好文学的人合作,作为社长,作为文学社的负责人,我觉得你应该放大格局,寻找可持续发展机会,否则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学社很容易会限入窘境  。”我直言不讳指出他们的境况。

“怎么说呢,如今在我们农村爱好文学的人是很稀罕了,之前和学校的合作是县上领导的命令,他们尚且拖拖拉拉,领导走了,我也就无法和他们合作了。 ”

“  我的格局和水泊梁山上当初的那个白衣秀士王伦有一比。基本上属于裹足不前,因循守旧的人。这不是自谦,是实话。  ”

“ 官办的文刊我没有涉足,全国性的民刊,但凡风风火火的,都是一阵子,很快就走完了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我们有联系的民办文学社团,现在存在的寥若晨星。  ”

“ 他们基本上都是有大气魄,大胸襟的,几十年来经常为我不能和企业合作,不能和政府合作而争吵不断。我是死抱着自己的做法不变,他们也就只有生气。  ”

“  原来是您的坚守成就了文学社。 ”对社长越来越敬佩。

“  有一些理想远大的友人,见我成不了大事,就出去另谋发展了。一度轰轰烈烈,不过,就像烟花爆竹一样灿烂而短暂。我的信念是,文学在如此恶劣的大环境下,好死不如赖活着。文艺和启蒙,还是要零敲碎打牛皮糖。  ”

“  任何事情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有失有得。严格的说,是金钟文学社成就了我自己。”

“  主编也不容易,那您对文学社的明天有什么想法?  ”

“  有这么一句话可以自况:哪有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与其轰轰烈烈的短暂,不如老牛破车的坚守。 ”

“  您真是践行习主席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

  我没有那么厉害,我是比较农民意识,主张细水长流,惧怕轰轰烈烈。  ”

说完,他把自己写的金钟文学社成立26年感言发过来。

今天是六月十六日,一个和近代史上改变了中国的学校——黄埔军校成立巧合的日子!我记着孙文给该校题写的校训:升官发财者请走别处,贪生怕死的莫要进来。廿六年弹指一挥,创业路筚路蓝缕。健康文艺的感召激发雄心,启蒙运动之传统指明方向。齐心协力,克勤克俭,忍辱负重,遍遭白眼。《金钟》油印,图书阅览,免费义疗,扫盲开展。感天动地,义士呼喊。同气相求,京城不远。钟声荡响,仁者义捐。走出沼泽,西风漫卷!

年轻气盛,雷区涉险,口诛笔伐,祸害岂浅!阴施报复,口蜜腹剑。事业低潮,屡败屡战。

得道多助,人心向善,不改初衷,一路向前。

——金钟文学社成立26年的感言,与诸君共勉!  ”

杨社长为金钟创刊26年写的感言,情真意切,发自肺腑,可见社长为文学社的发展付出太多太多,从与他聊天中才深切感受到是杨社长的老牛破车般的坚持成就金钟文学社……

打开新一期的电子版《金钟》,我的耳畔仿佛响起一阵阵响亮的钟声,那悠远的钟声向人们讲述着金钟文学社艰难而又曲折的故事,映射着杨社长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对文化痴心的传播与守护,云淡风清,海阔天空,在杨社长的身上我理解了生命的意义与尊严,明白了我们的生活不仅有诗,有远方,还有坚守,还有梦想……

不忘初心,坚守梦想——记甘肃漳县金钟文学社社长杨引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