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不是你的又一碗鸡汤
这样的鸡汤问题,应该耳熟能详了,问:“如果时光重新倒流XX年,你会怎样过?” “如果人生能重来,你会怎样过日子?”
但好像从来没人敢鸡汤到来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会死,现在的这一生要怎样过?”
人不够成熟的时候,仍旧可以把谈论死亡的话题浪漫到当做鸡汤来喝一喝。不少人在心智还未成熟时,喝还是不喝鸡汤,就已身亡,而活着的我们,一天天过去,或许会变得世故、圆滑、老练,但不一定会变得真正成熟。
还能有什么比死亡更重大的事情,让你仍旧敢淡然到把它当鸡汤喝下去?没有!
死亡,不是你的又一碗鸡汤。
每个人,包括那些我们所爱的所有人,都会死,无任何悬念,什么时候死(When)、在哪里死(Where)、怎样死(How)?则对绝大多数人是悬念。
大多数人都假装自己不会死——
1、忙,忙到好像自己不会死、只有别人才会死,死和自己无关
2、活,先好好活好,先好好享受人生吧,等到要死的那天再说吧,到时脚一蹬,死了,想它作甚?
3、怕,所以故意避开,不去想到死这件事——“提这个话题干嘛?好无聊噢!”
当然,无论你如何忙、活、怕、避,迟早的最终都会落到怕上,然后升级到恐惧,而一旦你还在活着的时候,无论这段时间是长还是短,落入到恐惧之中,你就活得不爽了,非常的不爽!最恐惧的时候或许还不是在“脚一蹬”的那一刻,而是在“蹬脚”之前——你还清醒活着的这段更长的时间里。
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恐惧,实际上比死亡更糟糕。恐惧,会让你没法“好好地活”,没法“享受人生”,一旦真正意识到死亡就在前方鬼鬼祟祟、永恒地在某处毫不爽约等着你,至少,你是没法做到“尽情”享受人生的了。就算你仍在尽力地“尽情”,其实也还是假装在忙,一种假装而已。
在能吃能喝能睡能玩的时候,身强力壮、活蹦乱跳、平素没遇到什么危及生命的事情的时间里,我没害怕自己会死,即便是想到死这件事,也不真的觉得害怕,因为,“死和自己无关”,可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当看到家人逝去、听到亲戚一个个地离世,那种潜藏在心底深处的死亡恐惧开始慢慢抬头,无论生活一事无成,还是有所成,或走在阴雨天人头攒动的大街上、或在阳光中朦朦胧胧醒来的清晨,这种“你会死的”恐惧都会时不时、有意无意、鬼鬼祟祟从心里角落处冒出头来。
当自己仍在彷徨、迷惘,还在苦苦思索、试验、寻找这一生到底该如何过,怎样才是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时,而几乎接踵而来的还有——对死亡的忧虑。我从没把“不去想到死”当做是乐观洒脱、心胸阔达、大气豪放。想,还是不想,都要死,所以,不去想它,就是乐观了?还是故意在把恐惧积压起来,能压制到多久就算多久?忧虑之后是焦虑,焦虑慢慢升成恐惧,恐惧渐渐侵入心头——我恐惧,自己还没有真正活过,就将死去;我恐惧,死的那天,自己都还没有真正活过……
带着这恐惧,我恐慌中仍然去忙着活,在紧迫中苦苦思索、寻找、探查这一生该到底如何过,在恐慌中我孤注一掷,一定要找到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电影《肖襄克的救赎》中,主人翁被冤枉坐了近20年的大牢,在决定要独自越狱的那一夜来临之前,对好友说了这样一句话“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人要么忙着去活,要么忙着去死。电影中的他还没真正活过(这后大半辈子都要困在大牢里了,这算神马活呢?),所以,冒死也要一搏活一回了,死,对他来说,倒是次要的了。
“死了,什么都没有了。”
“死了,就是永远地睡着了。”
“To die, to sleep. ” 几百年前莎士比亚借了哈姆雷特的嘴也这么说过。
“死了,就是进入永恒的绝对黑暗中。”
“死了,就是所有、一切的结束。”
……
这不是真的!
今天,我终于知道、也真正明白过来,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真实的情况是——
1、“你不是你的身体!”
有一次,我对一个人这么说,他惊讶之后暗自嘲笑,意思是,看你这么理性的人,怎么会一本正经说这么弱智的话!
2、不是你的身体拥有一个灵魂,而是你(灵魂)拥有一个身体
对于一些人而言,受过的教育说,根本没有灵魂这种东西,而对另一些人来说,灵魂是否存在,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但是他们真的有去死抠,认真质疑探寻了没?)。
3、身体死亡之时就是你舍弃它之时,身体死亡,但是,“你”依然会存在下去,就如同你可以把你用得老旧的私家车换掉。换句话说,死亡根本不存在!
不过,这样说起来好简单、好容易!是吧?
关于死亡,一个人根深蒂固的观念要改变过来,是多么多么的难!有人(即便是大师面授)给你说了“生命不息,灵魂不死”,是很容易的事,你听懂好像也不难,可是,自己真正从内心观念上、从潜意识里、从情感深处知道与明白,则是另外一回事。一个登上了珠峰的登山家回来告诉了你峰顶的情况,并给你展示了登山的路线图,与你自己最后也历尽千辛万苦登上了珠峰顶,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对生死的问题是如此着迷,它成了我整个生活的核心,没料到就花了这十来年,几乎不间断地阅读和思索它,一个问题带出三个新问题,新问题“拔出萝卜带出泥”带出更多新问题……最后,可以摸着自己的心窝,对自己喃喃自语道,“现在,算是真正弄明白、搞清楚了‘生与死’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对死亡的问题探究得越多、了解得越深,我就对当前现在的生活越坦然、越踏实、越跟随自己的内心去选择如何过每一天的日子。以始(死)为终,越专注在死亡的真相上,日常生活的幻象就越容易穿帮,紫色幽默点说,越想到死,心里越充实!
孔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个人的真实体会更是——未知死,焉知生!
所以,一个看似最“狂野”但却是真实可实现(不鸡汤)的问题,可以这样来问:如果我们不会死,如果根本就没有死亡这回事,那么,现在、当前的这一生,会怎样过呢?
附:
对我最重要的部分资料,如下(已有中译本的则中文书名在前,英文书名在后,无中文译本的,英语书名在前)——
www.nderf.com上的Exceptional Accounts(特别案例档案。博客上有翻译成中文的少数几个案例,参见blog.sina.com.cn/impact 中栏目《濒死体验特别案例集》)
雷蒙.穆迪(Raymond Moody)开创了对“濒死体验”的正式学术研究,其代表作《生命之后的生命-Life after Life》,纪录片、系列著作
《死亡9分钟-Return from Tomorrow》
《死亡-奇迹-预言-Saved by the Light》
《天堂教我的七堂课-Secrets of the Light-》
《奇迹预言-At Peace in the Light》
《Glimpses of Eternity-对永恒的瞥见》、
《I died three times in 1977-1977年我死过三次》
《我有死亡经验- Embraced by the light》
Mellen-Thomas Benedict的案例
《再活一次,人生温柔相拥-Dying to be me》
《Backwards: Returning to our Source for Answers-回到本源寻找答案-三本系列》
《Near-Death Experience, The Rest of the Story: What They Teach Us About Living and Dying and Our True Purpose –濒死经历,除了案例本身,它教给了我们关于生活与死亡、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
《The Evidence of Afterlife-死后生命的证据》(阅读并翻译整理中)
《Science and Near-Death Experience-科学与濒死体验》(阅读中)
一个非常丰富(但也不全)的资料汇集《新时代与灵修合集v1.1》,可在网上找到。
其他更多资料请上我分享的百度盘(联系邮箱在本人新浪博客首页左栏。博客用百度搜“刘翔Philip”),里面有这十多年来搜集、购买并学习研究的相关中英文书籍、音频视频。还有一些重要的书籍没有电子版,是从各地搜集过来的,未能放在网上。
越过人生最大、最重要的“死亡”山峰,需要你自己亲自去攀登翻越,即便有人在你耳旁告诉了你核心真相,即便你硬盘上、书架堆满了各种资料,即便你看过了这篇小小的文字,如果你不去自己阅读那些资料、不去层层思考,不开放头脑并保持质疑之心,不去理清你自己的心绪和思路,不去提出你自己的问题(无论它们看起来有多难、多么可能无解),不去带着绵柔的耐心试图找到答案,你就将一直活在那若隐若现、却又是如此真实的“死亡”恐惧中,无法解脱。
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人生功课,一生中的终极挑战。每个人的超越死亡之路,只有靠自己、唯有自己,亲自迈开脚步去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