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作文教学革命》管建刚
每周办一份《班级作文周报》,变作业为投稿,变上交为发表。
一、每周的稿件 ,写什么内容?周一到周五,学生写“每日素材”,每天用三五句话,简要记录当天的一件事。双休日,学生从当周的素材里,选取一个,或几个有关联的,写成一篇稿件。
“每日素材”是模糊记忆中的一个线头,有了这个“线头”,人就有了一条走向记忆的通道,可以随时提取储存在脑海中的生命印记。
“每日素材”由三个部分组成:1.日期、天气和心情指数。“心情指数”,指针对这一事件学生内心感受的强弱程度。根据那件事给人的情绪体验的强弱,标上1至5个表示生气、高兴、烦恼、哭泣的人物简笔画头像 2.题目,指给素材起题目。拟题能力是一个很重要、很现实的写作能力。我在黑板上开了个“好标题集锦”栏目,每日更换,学生相互比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3.记叙或描写所积累的素材 素材。素材可以有两类写法,一是简要记叙事件的全过程,相当于概括全文;二是详细写事件中的某个细节。
“每日素材”以“自由记录”为主,以“主题记录”为辅,两者交叉运行。“主题记录”主要有三个类型:1.全收型。当周的“每日简评”的主题由老师定,所有学生都写这个话题。2.半收型。由学生自己确定本周“简评”主题,但有一个连续观察、体验的对象与话题。3.活动型。以“保护一个蛋”为例,一周里,学生每天都在口袋里带一个生鸡蛋, “每日简评”主要记录护蛋的情况,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伙伴的,可以记录层出不穷的“护蛋”经历,也可以记录出其不意的“碎蛋”事件。
这些年我用过的“全收型”的话题有:“女生眼中的男生”、“男生眼中的女生”、“话说管老师”“咱们班的笑声”“老师笑了”“老师发脾气”“调皮鬼的调皮事”“咱们班的作业拖拉王”“运动会前后”、“六一”前后记事、本周我为班级做点事、每天烦恼一点点、班级大明星的故事、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等等。
二、《班级作文周报》变革作文课堂模式
我的作文课也由传统的以“作前指导”为核心的教学,转向了以“作后讲评”为核心的“后作文教学”。
我的“作后讲评课”,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欣赏”。欣赏以句子、句群为主 。这样做,一来,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尽可能多地表扬学生,二来,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能写出一个不错的句子,教师的表扬就能真正面向全体 。小作者听到同学朗读着他的句子和名字,作文给他带来的尊严和荣耀、自信和光荣,一定会使他对作文产生巨大的好感。欣赏时,教师要“评”——评精彩在哪里,要让学生知道,这不是教师的廉价表扬,它有实实在在的“好”的依据。也能使小作者模糊的、无意中撞到的“好句” ,成为今后有意识的写作行为。“欣赏”的重要价值还在于,伙伴语言是一种无障碍的学习语言;伙伴的精彩,很快能转化为自己的精彩。
第二个环节是“挑刺”。像“关联”病、“我想”病、“感叹号”病、“今天”病、“记得有一次”病,以“病例集中”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带来视觉和思想上的冲击,这就是集体授课的教学优势。
要想“号”出“病”来,教师一要有经验,二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师要耐心研读学生的作文,只有认真、细致地研读学生的作文,才能将作文中的“病”,准确地“号”出来。一次作文,“病”不会只有两个,会有六个、八个 。教师要筛选,每次只讲一两个典型的病例,集中诊治。十节课、一学期、一学年、两学年,这样做下来学生的语言就会变得准确、顺畅、干净、利索。
第三个环节是“指导”或“训练”。讲评课不只“讲”和“评”,还要指导。将“作前指导”的活儿,移到“作后讲评”。“讲评课”的“指导”,是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延伸出来,或是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延伸出来。这样的“作后指导”,是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出发,是从学生的“学习伙伴”中来,这就是“先写后教”、“以写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