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架构了解篇

2017-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EnjoyTheLife

无论你是不是一名合格的码农,你都应该对分布式架构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分布式架构之前,先来了解下集中式架构。自20世纪60年代大型主机被发明出来之后,凭借其超强的计算和IO处理能力以及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卓越表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引领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伴随着大型主机的发展,集中式的计算机系统架构也称为了主流,由于依靠大型主机卓越的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集中式单机处理能力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在20世界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网路化和微型化的发展趋势,集中式的处理模式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也是在那个时期,计算机系统经历着一场从集中式到分布式架构的变革。

集中式的特点

集中式系统是指由一台或者多台主计算机组成中心节点,数据集中存储在这个中心节点上。并且整个系统的业务处理也都集中在这个中心节点上,系统的所有功能均由其集中处理。这种系统架构最大的特点就是部署起来非常简单,基本只需要一次部署。

分布式的特点

分布式系统是一个硬件或软件组建分布在不同的网络计算机上,彼此之间紧紧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和协调的系统。《分布式系统概念和设计》

通过上面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分布式系统的几个明显的特征:分布性,对等性,并发性。

分布式系统典型常见问题

通信异常

由于分布式系统的各个节点在空间上是可任意分布的,相互之间的沟通只能靠网络进行通信,而网络通信的不确定性又非常的大。在一次网络通信中,路由器、DNS、物理传输媒介等等,任何一个缓解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此次网络通信失败。

网络分区(脑裂)

在网路通信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部分节点无法对外提供服务,只有部分节点能正常工作,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小的服务集群,及时在这种情况下,也要保证对外提供的服务的正确性,挑战较大。

三态

在集中式处理模式下,一个操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结果非常清晰,但是在分布式环境中,由于沟通是靠网络传递信息的,在传递的过程中存在消息超时现象。所以就会出现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即为第三种状态。

分布式事务

ACID

熟悉事务操作的一定知道事务的ACID特性,下面简单介绍下A(Atomicity)、C(Consistency)、I(Isolation)、D(Durability)各自的含义。

在标准的SQL规范中,定义了四种事务隔离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Read uncommitted(读未提交)、Read committed(读已提交)、Repeatable read(重复读)、Serializable(序列化)。下图展示了各个级别之间的区别。


screenshot
分布式事务

分布式事务是指事务的参与者、支持事务的服务器、资源服务器以及事务管理器分别位于分布式系统的不同节点上,通常一个分布式事务中会涉及对多个数据资源或者业务系统的操作。经典的跨银行转账操作,这个操作会调用两个异地的银行服务,其中一个提供的取款服务,另外一个提供的存款服务,这两个服务本身是无状态的且相互独立的,两个服务操作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分布式事务。由此也可以看出,由于在分布式事务中,各个子事务的执行时分布式的,因此相比较于集中式的满足ACID特性的分布式事务系统就异常复杂。

CAP原则

2000年,Eric Brewer教授在PODC的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猜想: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三者无法在分布式系统中被同时满足,并且最多只能满足其中两个!CAP简单概括如下,下图展示了CAP猜想示意图。

screenshot

高可用、数据一致是很多系统设计的目标,但是分区又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一个分布式系统无法同时满足CAP三个特性,那么我门就来看看放弃其中一项的场景说明.

BASE理论

eBay的架构师Dan Pritchett源于对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实践总结,在ACM上发表文章提出BASE理论,BASE理论是对CAP理论的延伸,核心思想是即使无法做到强一致性(Strong Consistency,CAP的一致性就是强一致性),但应用可以采用适合的方式达到最终一致性(Eventual Consitency)。
BASE是指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able)、软状态( Soft State)、最终一致性( Eventual Consistency)。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