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 道经(5)

2024-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张三的诗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注释】
①仁:亲也。
②刍狗:刍,喂牲畜的草。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古人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則弃而踐之。这里喻指,人类对于天地来说不过是没有意义的轻贱之物。
③橐龠:音tuó yuè,古代的鼓风吹火器,风箱。
④多言数穷:多,万物纷纭。言,言说描述。数,音shuò,名实物理。穷,无有穷尽。
⑤中:内也。

注:直译与解读均来自于网络,由网友观点整合而成,非原创。

【直译】
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不过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不过是祭神用的稻草狗。

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

【解读】
仁,为儒家之道。那么老子是怎么看待仁呢?

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社会强调仁,恰恰是因为社会丧失了淳朴的本性,所以才需要后天的伪巧教化使他们不要互相伤害。老子认为,这是化性起伪、将错就错,社会之治不应该扯出“仁”的大旗,而是要教化百姓恢复天真淳朴的自然本性。

天地是仁慈的吗?天地爱人类吗?

道德经认为,天地只是创造万物,再摧毁它们,再创造,再摧毁,如此循环往复,永无休止。如果天地有仁慈,爱人类,它们为何创造了人类,又摧毁人类呢?所以天地既没有仁慈心,也没有冷酷心,它只是按照道来运转,没有任何分别心。

天地视万物为刍狗。非天地无亲,盖因天地非人,故无人之性情。

圣人与天地一样,视百姓为刍狗。道家的圣人,指一之精通,合于天伦者。儒家的圣人,指合于人伦者。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圣人不仁”中的“圣人”,指的是道家意义上的圣人。

圣人对百姓,既不仁慈亦不冷酷,只是按照道来治理天下而已。

圣人视百姓为刍狗。非圣人无亲,盖因圣人非常人,故圣人无常心。

天地之间像一个风箱,它空虚而又充满天地,无处不在,虚静无穷,万物涌现,生生不息。

天地万物生息只顺应道而运转,跟人类的意志没有关系,人又何必要对天地的意图妄加揣摩,又何必自作多情地认为天地怀有人的性情呢?

圣人治理天下,只是顺应道的规律,跟人间的智巧没有关系,那么又何必对圣人的性情妄加揣测,何必一厢情愿地认为圣人怀有一颗仁慈之心呢?

勿自多情,亦勿自多言。万物出生、繁衍、消亡,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不论你悲伤还是欢喜,它们都如常。不论你说什么还是不说什么,它们亦都如常。

天地万物复杂纷纭,无法描述,无法言说,要怎么才能穷尽这一切呢?

就算这一刻将其穷尽,下一刻它们又发生了变化。当你追赶到下一刻时,它们又变成了下下一刻的样子,怎么追也追不上。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让我们停止向外追赶,不如回过头去,往相反的方向,回到起点,回到万物之初、宇宙之始,在那里,看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一体,我遗忘了天地万物,也遗忘了自己。

这时候,我看到了道,那才是最深沉的内己,我体会着它,它是那么的美妙,以至于也遗忘了思想和言语,遗忘了一切。我守着这样玄妙的感受和境地,甚至也遗忘了,可能在下一刻,我又会被抛回到万物里。

【叨叨叨】
道家思想从来就是曲高和寡的,它凌驾于中国哲学之顶点,睥睨众生从不屈尊,它诞生于百家争鸣之前,为诸子所共仰。

儒释道三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哲学体系,与其他两家不同的是,道家从未像儒家与佛家那般大肆传教,也从来没有过诸多学生与信徒,因为它的本质就是不求懂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句如平地惊雷,振聋发聩,“仁”是儒家核心思想,千百年来儒家思想不断影响和塑造着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政治、道德、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仁义礼智信”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底层思想架构中,五讲四美三热爱是我们成长路上的道德行为标准。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让我们有着过于强烈的自我意志,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我们必将成为中流砥柱栋梁之才,但老子却说,天地之间,我们只是刍狗而已。

当你少年意气踌躇满志时定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但当你饱经风霜垂垂老矣,方能有所感怀,好像确是如此。

个体的生死与世界并无多大关系,一代代人从出生到死亡,没有谁会记得,侥幸者青史留名,芸芸众生皆随着时间的长河灰飞烟灭,个体生命终将逝去,唯有天道往复,生生不息。

当你放下强烈的自我意志,才能看懂道德经,亦才能看到世界的真相。

很多人说道家是反对儒家思想的,很多篇章中都在打儒家的脸,其实并非如此,道儒本是一脉,其根本理论并不冲突。解读中将“仁”与“圣人”的概念说得很清楚,后续章节还会再涉及到,这里就不多叨了。

《道德经》除了深刻了思想性其文学性也非常值得注意,老子为了教化我们这些庸人可谓煞费苦心,《道德经》中的比喻都非常精妙,这里将天地比作风箱堪称奇谲之笔,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经常用的意象,比如水、婴儿、母子等。

关于“守中”的思想,解读非常精彩,令我五体投地,这里亦不再多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